上圖:「香港佔領地總督部警察總局長」向每名居民發出「住民證」,詳列個人資料,上有手指模印及相片。\林建強提供;下圖:這張車輛登記證發出日期是昭和二十年,即1945年,由「九龍警察總局」發證。 林建強提供
日軍佔領香港後建立「香港佔領地政府」,將課本、街道及證件、牌照等改為日式用字。每名居民由「香港佔領地總督部警察總局長」發出身份證,詳列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就職公司、現住址,上有手指模印及相片,發出日期用日本紀元記錄,日佔時期叫「住民證」。
林建強提供的日佔時期商業契約書,即今天的商業註冊顯示,油麻地一間衣服店名為「吳服屋」,登記股東佔有的股權都是以日軍票計算。衣服店註冊地址,以日本名稱分區,位於上海街三零一號的「吳服屋」所屬的香取區,即油麻地。該「吳服屋」至1991年仍有營業,惟已恢復「永昌成洋服疋頭」的店名。
另一張用毛筆書寫的股權轉換書的交易日期,以昭和年份取替公元。日佔的屋契地址,發出部門是「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家屋登錄所」,屋契地址東昭和道是今天中環的皇后大道。
林建強特別提到一張非機動車輛的登記證,反映日軍佔領香港後期的警政改變。1944年12月任日佔總督近三年的磯谷廉介被撤換,由華南派遣軍(第二十三軍)司令田中久一兼任香港總督,把香港防衛隊及香港憲兵隊改編,當時的日軍已苟延殘喘,將警政及軍政改制,對戰盟軍。
該張車輛登記證發出日期是昭和二十年,即1945年、日本投降的一年,登記證原本由「香港佔領地總督指領部」發出,後期日軍改制,改由「警察總局」發證,該張證由九龍警察總局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