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內地票房旺電影股料發威

時間:2017-02-12 03:15:22來源:大公網

  圖:2017年1月份,內地電影總票房達48.2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25.2%

  電影產業目前在文化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內地的電影票房收入連年上漲,雖然2016年整體電影票房增幅放緩至只有單位數,但市場估計中國的電影市場,有望在2022年左右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票房市場。踏入2017年,內地電影票房迎來「開門紅」,在剛過去的春節檔期,更旺丁又旺財,電影相關股份有望發威。/大公報記者 李清心

  根據藝恩票房智庫,2017年1月份,內地電影總票房達48.2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增長25.2%。渤海證券研究指出,票房大漲主要受惠於春節檔期前五天剛好是1月底,單計這五天,票房便佔24.3億元。

  申萬宏源研究部的行業報告指出,1月份內地電影票房增長,主要是來自於觀影人次的ARPU值的雙向提升。報告提到,目前內地總觀影人次與美國基本持平,但人均觀影人次不足1次,僅得0.99次,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

  該行認為,隨着放映技術的升級,例如3D、IMAX、杜比影院的佔比提升,以及影院提供多元化消費,亦有助提升ARPU。

  影院銀幕有增無減

  過去十年,內地的影院及銀幕數目有增無減,影院數目由2005年的1243家增至2016年的7853家,銀幕數目亦由2668塊,大幅飆升至40917塊。

  西南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春節檔票房理想,其中一個原因是銀幕數持續上升,今年初全國銀幕數達41179塊,較2016年初增加27%,部分設在三四線城市,甚至是縣城,配合返鄉度歲的人群觀影,推高整體票房增長。

  根據2012年中美簽署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34部進口大片,協議有效為期5年,雙方將於本周五(2月17日)為重新協商條款進行第二輪談判。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中美的電影協議議題包括影片的發行數量、市場的宣傳限制,以及電影公司的票房分成等。

  美國電影業者表示,談判中的票房收入分成提高,將會是今次協議的談判重點。目前,美國在電影票房的分成比例為25%,其餘則是由中國國有的發行商和影院獲得,美國電影公司希望比例能提高至國際平均的40%。

  相比之下,外國影片配額數量並不是談判重點之一,早於2012年達成的協議中,中國每年的進口外國影片數量已由20部增加至34部。

  產業工業化或加速

  不過,在相關談判的大前提下,中國進口片配額勢必繼續增加,既可提振上映電影的質素,從而刺激整體票房,亦有助帶動中國電影產業工業化的加速。

  中國近年積極加強發展電影產業,較早前通過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將在3月1日生效。有關「電影產業促進法」主要是促進電影投資、指導演員遵從嚴格道德標準,規定不得上映「傷害民族感情」的外國電影。

  國海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以2017年第一季來看,從《生化危機6》(Biohazard 6)、《移動迷宮3》(The Maze Runner 3)、《狼人3》(Wolverine 3)等,至全年的海外優質進口大片,配合其他進口大片的補充,重新引爆民眾的觀影熱情,有望擴充2017年全年的整體電影票房。該行提到,中國的電影產業進入全球競爭後,電影工業化有望加速。

  西南證券認為,2017年將於重新談判進口電影管理規則的一年,考慮到去年透過文化交流形式引入的進口電影數量突然限制,相信今年有可能擴大進口電影的數量。

  該行認為,受惠進口電影數量增加,短期而言,有助刺激票房擴張;長遠來看,將加大國際巨頭與內地渠道公司深入合作,以更好地獲得市場份額,為未來衍生品實現夯實基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