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醫管局眼科檢查影像「無紙化」 提升效率

時間:2025-08-25 05:01:35來源:大公报

  圖:病人接受眼科影像檢查後,儀器會生成電子影像檔案。

  【大公報訊】記者賴振雄報道:眼科診症涉及多種眼科影像檢查,如何管理及存檔數量龐大的檢查影像成為一大挑戰。醫院管理局近年推動「眼科影像無紙化項目」,將眼科檢查影像數位化,每年節省大量紙張及墨盒,以香港眼科醫院為例,每年因此節省逾百萬元的墨盒開支;而將影像系統整合至電子病歷系統,有助達至跨醫院共享,提升護理質素和服務效率。

  傳統眼科診症依賴紙本影像與報告,但眼科檢查項目繁多複雜,病歷厚重、查閱困難、資料難以共享,加上影像傳輸效率低,影響臨床判斷。面對眼科服務需求增加,傳統紙本報告也難以跨專科、跨醫院傳遞和整合分析病人資料。

  醫管局自2021年開始推動「眼科影像無紙化項目」,在醫管局中央及12間眼科專科門診診所安裝眼科影像儲存與傳輸系統(PACS),整合超過250部眼科檢查相關影像儀器,涉及每年處理200萬至300萬個影像傳輸,經過五年的努力,第一階段已於2024年第一季順利完成。

  醫管局眼科統籌委員會主席袁國禮表示,至今已整合包括香港兒童醫院、香港眼科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聯合醫院等涉及12間眼科專科門診診所的眼科病人影像數據,項目今年進入第二階段,餘下兩間醫院的眼部檢查影像,可望於今年內完成加入系統。

  電子化傳輸 年省逾百萬墨盒費

  醫管局眼科統籌委員會成員陳正欣醫生表示,項目有助提升病人護理與服務效率,加強跨聯網協作,舉例病人搬家,轉到醫管局聯網其他區域求診,由於影像無紙化,只需透過電子系統傳送檔案,較以往實體檔案更加方便。

  陳正欣指出,眼科疾病種類繁多,眼科影像牽涉視野圖、光學斷層素描、眼底照片等,以往醫生要尋找多種不同實體圖像作出對比,往往要先做好分類,而且全部列印出來,需要大量紙張,每年也耗用大量墨盒列印,以香港眼科醫院為例,影像無紙化項目令每年節省過百萬元的墨盒開支,實際需要列印出來的紙張,也比以往大幅減少,可以提升效率。

  醫管局透過「眼科影像無紙化項目」,已經建立全港公立醫院眼科影像數據庫,儲存具高質量醫療影像(DICOM)相容格式之眼科影像資料,有助進行比對分析及精準診斷,系統連接醫管局電子病人紀錄,促進跨專科的臨床協作與病人護理的連續性。

  袁國禮表示,展望未來將影像數據庫結合人工智能分析眼底影像,輔助醫生診斷及比對分析,協助篩查常見眼疾,例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病變及糖尿上眼,長遠建立虛擬診症(VR Consultation),支援黃斑病變影像比對分析及病情跟進,將來透過人工智能更可以整合至眼科電子眼科記錄表,達至跨機構協作,與私營機構共享影像資料,促進公私營協作與遠距診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