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熱話/學霸放棄傳統名校 投奔新興民辦大學

時間:2025-08-23 05:02:39來源:大公报

  圖:重慶尖子萬鑫宇與母親文麗娟合影。/受訪者供圖

  2025年高考錄取季,一則「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親自致電考生」的消息衝上熱搜。今年高考成績677分(重慶市物理類第218名)的重慶考生萬鑫宇,在接到施一公院士電話後,報考了杭州西湖大學。這個選擇,在許多人看來有些「離經叛道」。畢竟,他的分數足以敲開眾多頂尖傳統名校的大門。然而,對於目標清晰指向科研報國的萬鑫宇而言,這是一次深思熟慮後的「精準奔赴」。

  「在施校長打電話之前,我就在西湖大學和浙江大學之間仔細權衡,更傾向於西湖。」萬鑫宇平靜地解釋,高考後就與西湖大學招生辦保持着聯繫。他特別澄清網上傳言,「完全不是『放棄』北大。如果能上北大強基,我肯定去。而選擇西湖大學,是純粹基於科研發展路徑的考量。」最終,他因0.26分之差未能達到北大強基線,坦然接受了這個結果,轉而投向了他科研夢想的「加速器」。/大公報記者 韓毅

  吸引萬鑫宇的,是西湖大學極具誘惑力的科研資源和培養模式。「神奇的是,西湖大學導師比學生還多。」萬鑫宇眼中閃着光,「只要有明確想法,大一就能選導師。我已經選好了兩位導師,都是研究新型光電半導體方向的。」這正是他心之所繫──中國被「卡脖子」的關鍵領域之一。「孩子一直有科研報國的志向,期望在這些領域有所突破。西湖大學一對一的培養和豐富的國際交流機會,是目前最好的選擇。」母親文麗娟道出了兒子的心聲。

  校長6分鐘電話 堅定擇校信心

  萬鑫宇詳細列舉了西湖大學的獨特優勢:經費充足、實驗室頂尖,本科生大一就有機會進入實驗室實踐,這幾乎是傳統名校研究生才有的待遇;大三的優秀學生可公費參與純粹的海外交流項目,最長一學期;「施校長那通6分鐘的電話,談到了學校的科研實力、獎學金和對外交流項目,更堅定了我的信心。」

  他選擇的是西湖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該專業以培養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注重跨學科研究與應用實踐。「選材料最主要原因是我們國家在這方面還有欠缺;其次,材料跟化學有較大關係,未來往材料方向發展,認為自身能力不會很差。而以前學化學競賽,對化學方面的專業更傾向一些。」

  「材料本身是日常都會用到的東西,上到精密儀器、高端器材,下到鋼筋混凝土,都會用到材料。現在比較流行的有機高分子材料、無機半導體材料、光電材料等,種類繁多。材料專業學習周期很長,本科四年基本只能學到材料專業的皮毛,至少要讀到研究生階段,才能觸摸到材料的『邊緣』,才具備初步了解自己希望朝哪類材料方向繼續發展。關鍵在於自身本領夠硬。」萬鑫宇清醒地認識到未來的挑戰。

  致力於成為世界一流民辦大學的西湖大學,2025年在重慶僅招10名物理類考生。像萬鑫宇這樣,分數達到677分及以上的7位重慶高分考生中,部分天賦出眾,敢於追夢的年輕人,掙脫傳統名校光環的束縛,將目光投向科研實力和成長平台更聚焦的新興高校。

  定位「高精尖」對接國家需求

  無獨有偶,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等同樣定位「高精尖」的新型民辦大學,在本科招生元年便表現亮眼,錄取分數線比肩傳統名校。它們以精準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如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製造)、顛覆性的培養模式(本科直通實驗室、一對一導師制、書院制、靈活的出國交流),以及「院士親自指導」、「人均頂級科研資源」的承諾,對渴望深造的頂尖學子形成了強大吸引力。

  從就業市場反饋看,不少企業和機構已將能力和潛力置於學歷之前,更看重學生的創新精神與獨立思考能力。西湖大學等新銳力量,正以其獨特的「小而精」科研教育新範式,悄然改變着高等教育的格局。當然,傳統名校的歷史底蘊和綜合實力依然雄厚,新興高校的價值最終仍需時間和成果來檢驗。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