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位於內地一大學校園的中韓「慰安婦」(日軍強徵性奴隸)銅像,多次被迫令要拆遷或移入室內,主要施壓者竟是當年侵略中國的日本政府/大公報相片
「慰安婦」是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強徵的隨軍性奴隸。中韓歷史學者認為,主要是通過誘騙和強迫。大部分慰安婦來自中國、朝鮮半島、日本本土及日據台灣,亦有來自琉球、東南亞、荷蘭等地女性。據估算,數目以十萬計。
1996年聯合國曾就日軍「慰安婦」問題出台報告,認定為性奴隸制度。2012年12月6日,中國歷史學者在舉行的《南京大屠殺全史》出版發布會上提出,應將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強徵的中國、朝鮮等國「慰安婦」改稱為「性奴隸」。2015年是抗戰結束70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慰安婦問題向韓國道歉,但從無向中國道歉。2016年5月31日,來自中國、韓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民間組織再次發起將「慰安婦」申請列入「世界記憶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