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十八彎/一顆荔枝裏的古今長嘆\關爾

時間:2025-08-05 05:02:25來源:大公报

  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原著的電影《長安的荔枝》近日在內地熱映,影片借嶺南荔枝那抹誘人的殷紅為引,巧妙鋪展開大唐盛世的繁華長卷。而其中對古代職場困境的精準描摹,以及對王朝興衰更迭的深沉感慨,在歷史的塵埃中挖掘出觸動人心的情感共鳴。

  主人公李善德,年輕時憑才學入仕,成為長安城裏薪資微薄的基層公務員,在加班與房貸的壓力下艱難維生,卻被同僚與上司聯手推上「荔枝使」的位置,被迫承接一項近乎不可能的任務。即便歷經艱險找到轉運之法,又因不懂官場「利益均沾」的潛規則而蒙冤下獄,最終靠着高層博弈的縫隙才僥倖完成使命。這種跨越千年的生存困境,與當下現實形成了奇妙的呼應,令不少觀眾感同身受。

  不過,職場共鳴僅是影片的表層表達,其深層歷史意涵更聚焦於王朝轉折期的權力運作與民生隱痛。荔枝運輸的困境,既源於技術限制,更源於人事羈絆。朝廷各部門內訌推諉、尸位素餐,將責任如皮球般踢來踢去;右相楊國忠「流程是弱者規矩」的輕慢之言,則徹底戳破了制度設計的虛妄。這種對規則的踐踏,侵蝕着公平的根基,讓普通人的奮鬥階梯在權力的輾壓下顯得不堪一擊。

  讓人觸目驚心的是,為保長安那盤荔枝完美如初,各級官府層層加碼壓榨。嶺南三十畝荔枝林盡遭砍伐,驛道上役夫馬匹累斃無數。「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浪漫背後,是無數被犧牲的生計、遭破壞的環境與碾碎的生命。然而,當荔枝終抵貴妃宴,楊國忠嘗後輕笑「沒什麼特別」,不由得讓人感慨,普通人耗盡心血的「壯舉」,在上位者眼中也不過是尋常之物。

  走出影院,盛唐的荔枝香早已飄散,但故事背後的社會法則古今相似,發人深省──但願歷史不再換妝重演。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