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人民幣納SDR堪比入世貿

時間:2016-09-28 03:15:36來源:大公網

  人民幣10月1日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是新興經濟體貨幣首次列為儲備貨幣,其在SDR的初始權重僅次於美元、歐元,成為SDR第三大儲備貨幣。分析稱,納入SDR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中國亦可藉此改變或重新制定國際規則,預計人民幣國際使用將因此擴大,人民幣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亦有望加速,其為中國帶來的機遇堪比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預計到2020年,人民幣儲備份額有望達7.8%,約對應5.7萬億元對人民幣安全資產的需求。\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納入SDR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或堪比2001年『入世』對中國實體經濟的意義」。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表示。她按人民幣在SDR中的權重測算,所有IMF成員將通過持有SDR自動形成對人民幣約2100億元的敞口。她並稱,SDR更類似於一個信用評級,納入SDR將增加人民幣在金融交易、投融資活動中使用,並促進人民幣在儲備貨幣之外領域的使用。此外,中國為助力人民幣納入SDR,已開展了一系列市場化改革,這會在未來影響中國的金融格局,使中國金融體系走向開放。

  去年11月30日,IMF宣布將人民幣納入SDR,其權重為10.92%,高於日圓、英鎊。按IMF規定,SDR籃子貨幣至少具有兩大條件,其一須是IMF參加國或貨幣聯盟所發行的貨幣,且該經濟體在籃子生效日前1年的前5年考察期內,是全球四個最大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地之一;其次,該貨幣為《基金協定》中所規定的「自由使用貨幣」。

  全球認可中國改革開放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分析,從宏觀看,人民幣納入SDR表明其全球接受度和認可度的進一步提高,未來人民幣作為儲備、計價、結算貨幣的功能會在全球範圍發揮更大作用,這有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此外,也是外界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認可,有利於提高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話語權,並進一步助推中國開展更深層次的金融改革。從中觀、微觀角度分析,人民幣納入SDR後,由於對外貿易將更多使用人民幣結算或計價,企業匯率波動風險亦會減少,亦可降低進出口企業的交易成本。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美國國務院富布賴特研究學者奚君羊教授坦言,「納入SDR將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重要助推作用。」他稱,從概念上看,納入SDR意味人民幣與國際主要貨幣間的差距已經縮小;從實際意義看,SDR是官方、國際組織間使用的重要貨幣單位,人民幣納入後,國際支付和使用過程中也將包含一定的人民幣含量,這會激發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需求。非官方部門、跨國企業和金融機構鑒於貨幣多元化考量,亦會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有一定的人民幣持有需求;同時,部分貨幣匯率盯住SDR的國家,也會相應調高其外儲中人民幣的權重。

  重返世界五大支付貨幣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人民幣繼續超越加元,連續兩個月回歸世界第五大支付貨幣,支付額佔全球支付的1.86%。IMF戰略、政策與檢查部主任蒂瓦里(SiddarthTiwari)在IMF日前召開的媒體電話會議上也表示,10月1日起,人民幣將被認可為「可自由使用貨幣」,這就意味着人民幣將在IMF有關交易中扮演核心角色。人民幣納入SDR是中國融入全球金融格局的重要里程碑,這既認可了中國的改革成就,強化了改革承諾,也增加了SDR的吸引力,使得SDR更加多元、更具代表性。

  梁紅強調,年初至今,境外機構已增持中國國債965億元,納入SDR後,國外官方機構料增加人民幣的資產配置,預計到2020年,人民幣儲備份額有望達7.8%,約對應5.7萬億元對人民幣安全資產的需求。她補充說,納入SDR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里程碑,儘管短期內人民幣不會對美元的主導地位構成挑戰,但人民幣使用份額卻有足夠的提升空間,並放大為客觀的體量,「這些潛力的實現,有賴於健康、有韌勁的中國經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