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呼倫貝爾草原初秋的靜與秘

時間:2018-11-09 03:16:12來源:大公報

  圖:「天下第一曲水」莫日格勒河百轉千回,猶如飄落在草原上的絲帶

  位於內蒙古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總面積約1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中國歷史上許多北方遊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曾在這裏厲兵秣馬,稱霸草原。久聞這片神奇的土地,在每一個季節都美得令人流連忘返,卻獨獨少見描寫秋季美景的文章。那句源自《草原詩三首》的詩句「斜陽無睹看斜陽,山包林蔭俱染黃」所描繪的景色,始終不得親眼見證。初秋的季節,忙完手頭工作,便立即收拾行囊去看夢中的景象。」大公報記者 趙一存 文、圖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北宋歐陽修的這首《豐樂亭遊春》可謂寫盡世人對草原的印象:碧草綠浪、湖水漣漪,但其實秋季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恰是它最美、最沉靜的時候。湛藍的天穹和如絮的白雲更高更遠,碧綠的草原變得五彩斑斕,平日熙熙攘攘的遊客好像已被陣陣朔風吹走,就連馬匹和牛羊都少了許多,喧囂了整個春天和夏天的草原終於安靜了下來。此刻,才可以凝神靜氣,避開塵世的紛擾,找尋另一番寧靜和神秘,在安靜祥和中感受成熟和收穫。

  探秘天下第一曲水

  當飛機在海拉爾上空盤旋着準備降落時,記者已經被深深地震撼了。微微泛黃的草地上滿是盡情鋪陳到天邊的草卷子,起伏的丘陵因陽光的照射而形成陰暗分明的光影,成群的馬匹和牛羊星星點點,夢幻般地漂浮在這廣袤草原的島嶼之上,無論哪個角度看起來都是一部最美的秋色大片,充滿詩情畫意。

  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必定要去陳巴爾虎旗看看美麗純淨、未被污染的莫日格勒河。這條河就是老舍筆下的「天下第一曲水」,由湧泉匯聚而成,百轉千回,蜿蜒曲折,猶如飄落在草原上的絲帶,又似一位嫻靜溫婉的少女,堪稱呼倫貝爾草原上的一大奇觀。

  莫日格勒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西麓,由東北向西南,流經呼倫貝爾大草原,注入呼和諾爾湖後流出,匯入海拉爾河,全長290多公里,屬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水系。地處呼倫貝爾草原深處,往莫日格勒河分南岸和北岸兩條線路,南岸需要走以遊牧部落為景觀的金藏漢景區,而我選擇了北岸線路——驅車前往制高點「斷崖」俯看莫日格勒河。

  一邊欣賞沿途的美景,一邊忍受草原腹地道路的崎嶇顛簸,越野車在行駛了50公里之後,一路開上斷崖。此刻接近正午,溫暖的秋陽下,放眼望去,莫日格勒河蜿蜒又曲折,狹窄又綿長,河水寧靜致遠、生動嫵媚,波光瀲灧閃爍、亦步亦趨,而點綴在河流中間的馬匹和牛羊,則像無數跳動的音符。此時此刻,任何溢美之詞都顯贅餘,唯有凝神屏息,靜靜欣賞。

  在呼倫貝爾,還有一處絕不能錯過,那就是被譽為「亞洲第一濕地」的額爾古納濕地。坐落於大興安嶺西北麓、呼倫貝爾草原北端、額爾古納河右岸的額爾古納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緯度最高的市,也是中國最北的邊境城市,總面積達2.84萬平方公里。額爾古納濕地位於額爾古納市郊,是中國目前保持原狀最完好、面積最大的濕地。這裏地形平緩開闊,額爾古納河的支流根河從這裏蜿蜒流過,形成了壯觀秀麗的河流濕地景觀。

  全長970公里的額爾古納河,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登高望遠,所見的已是另外一個國度,村莊、房屋,被木柵欄圍着的一個個小院子,也是一派安寧景象。兩國相望,雞犬相聞,別有一番趣味。

  初秋的草原已開始變黃,額爾古納河則像一條碧藍的緞帶,在草原上蜿蜒地鋪開。清澈的河水靜靜流淌,岸邊矮樹灌木叢生,綠意盎然;而秋季草木泛黃,遠遠望去一片色彩斑斕,彷彿上帝遺落了手中的顏料盤,美不勝收。呼倫貝爾的秋天,初見便驚艷了我的雙眼。

  了解華俄後裔傳統

  沿額爾古納河可以一直走到室韋鎮。室韋又叫吉拉林,位於額爾古納河畔,是蒙古室韋突兀部落的發祥地。室韋鎮雖小,但歷史久遠。史料記載,早在隋、唐時期,蒙古室韋部落就在這裏過着遊牧漁獵為主的遊牧生活,18世紀末,沙俄貴族、資本家湧進中國開礦、經商,俄國農民也越境放牧打草,並逐漸定居下來,與此同時,中國山東、河南等地「闖關東」的貧困農民也來這裏淘金,許多華俄青年男女結為夫婦,生兒育女,逐漸形成「華俄後裔」。如今,華俄後裔家庭依舊保持着原有的習慣,住「木刻楞」,喜歡洗蒸汽浴,幾塊石塊放在鍋裏,燃燒後潑上水可產生蒸汽,然後用樺樹條抽打身體。

  室韋鎮的房屋全部用圓木對接而成的「木刻楞」,室內鋪設了木地板,相當雅致。尤為特別的是,「木刻楞」裏一般還有一間全部用木材製作的桑拿浴室,牆上掛着幾束樺樹葉子,蒸桑拿時,蘸上水輕輕抽打,頓時感覺周身輕鬆了許多。

  如今,俄羅斯族大部分定居在額爾古納市恩和、三和、室韋、臨江屯這幾個邊陲小鎮,共計7800餘人。恩和是中國唯一的俄羅斯族民族鄉,與俄羅斯小鎮奧洛契僅一水之隔。這裏風光怡人、靜謐淳樸,當地百分之八十的居民均是俄羅斯族,他們熱情好客,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俄羅斯民族傳統。

  在古文獻中,恩和被稱作「韃靼」,居住着蒙古人的先祖,到南宋時期,這裏成為成吉思汗起家的地方。離恩和不遠的根河濕地,有個馬蹄狀的小島,被當地人視作大汗的馬留下的足跡。迄今為止,恩和與室韋還保留着大大小小的蒙古城遺址10餘座。

  深入大興安嶺腹地,在距額爾古納市市區40公里處,有一片佔地面積近千公頃的白樺林,茂密浩瀚,鋪展到天邊。移步進去,陣陣白樺樹的清香撲面而來,自然又清新。作為俄羅斯的國樹,白樺樹也是這個國家民族精神的象徵,生命力頑強,永遠向上。白樺樹為落葉喬木,高可達27米,筆挺的枝幹直插雲霄,還有潔白光滑的樹皮,可分層剝下來,被鄂倫春族人用來建造房屋,還可以製作樺皮畫、樺皮飾品。聽當地的嚮導講,在乾旱時,可以在樹幹上割一個倒三角的口子,就會有樺樹汁源源不斷地流出來,故此白樺樹也被喻為「生命之樹」。我沒有去嘗試割個口子等待流出的汁液,而是買了一杯做好的樺樹汁,剛剛入口就被其清甜可口,淡淡的荔枝味道俘虜了。

  秋季的白樺林裏落葉紛飛,成熟中又帶着一絲靜謐蕭瑟之感。在俄羅斯民歌《白樺林》的音樂中,我找到一棵高大茂密的白樺樹,斜倚着它仰望枝葉裏的湛藍天空,看着它伸向天空的樹枝,銀白的樹幹、灰綠的樹冠,伴隨着陣陣山風,彷彿在低吟淺唱,悠揚婉轉,遊人稀少,不知不覺我竟忘了時間。

  賞滿洲里如畫夜色

  去呼倫貝爾大草原,自然不能不去滿洲里。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現今也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也正因此,就一定要去參觀第五代國門。這座建於2008年的國門,目前是中國陸路口岸最大的國門,坐落於滿洲里市區以西8公里處中俄兩國鐵路連接點中方一側,與原蘇聯國門相對應。建築風格為後工業時代風格。國門呈「門」字型,莊嚴偉岸。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

  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滿洲里融合了中、俄、蒙三國的建築風情,充斥着濃濃的異域風情,既有高聳的塔尖、渾圓的穹頂,又有粗壯的羅馬柱子、聯排的「木刻楞」,街邊的商戶牌匾上無不撰寫着漢、蒙、俄三種文字,別具特色,在別處鮮有這樣的景致。

  不過,滿洲里如畫的夜色更加不能錯過。夕陽西下,夜色降臨,燈火輝煌,霓虹閃閃,每一幢哥德式建築上都掛滿了燈,在夜色中泛着溫暖的黃光。繁華靜謐的街道、鱗次櫛比的酒店、飄着濃濃咖啡味道的咖啡廳和酒吧,還有裏面衣着靚麗的異域面孔……每一座建築、每一盞路燈、每一個人,都閃閃發光。這個城市用一種顏色演繹自己的星空,既繁華而又夢幻。

  牧民家裏嘗手把肉

  入鄉隨俗,在滿洲里欣賞美景之後,我還是前往號稱滿洲里第一俄餐的盧布里西餐廳大快朵頤。果然,名不虛傳。濃郁的芝士配上豆泥,和鱈魚一起焗;俄羅斯罐牛肉,鮮嫩的牛肉和胡蘿蔔、馬鈴薯一起燉,封罐的酥皮又香又酥;盧布里烤大串、俄式炭烤香腸、拉絲奶酪麵包、皇后沙律、紅菜湯……俄羅斯大師級廚師親自烹飪,食客可以觀看菜品的製作過程,盧布里西餐廳的每一道菜都能引爆味蕾,欲罷不能。

  事實上,身處內蒙古,不可不嘗的美食當屬當地的特色羊肉。被放養在浩瀚無邊的草原上的羊群,自由自在,吸收天地之毓秀、萬物之靈氣,肉質格外鮮美。而「涮羊肉」則是品鑒原汁原味羊肉的經典吃法。內蒙古涮羊肉起源於元代,相傳是忽必烈統率大軍南下遠征的時候發明並流傳至今。

  內蒙古涮羊肉多選用大尾綿羊的外脊、後腿、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鍋沸湯中輕涮。關於調料,地道的內蒙古人會告訴你,涮羊肉的調料必須是芝麻醬澆上豆腐乳再配上韮花和辣椒,吃起來才叫過癮。此外還有一種被稱為「去膻神器」的小料「青料」,是用芹菜葉等綠色蔬菜磨製而成,以此醬佐以芝麻醬沾肉,不膻不膩,邊涮邊吃,別有一番滋味。

  內蒙古羊肉除了「涮」之外,還可以用來做「手把肉」,而地道的手把肉最好去牧民家裏吃,能夠保證肉質的純天然。挑選膘肥肉嫩的羊,宰殺後把羊帶骨分解成若干小塊放在清水鍋裏,不加鹽等調味佐料,用旺火煮,待水滾沸立即出鍋上桌,蘸芝麻鹽食用,肉味鮮嫩,原汁原味。因為吃肉時要一手把着肉,一手拿着刀,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乾乾淨淨,所以得名「手把羊肉」。作為內蒙古的傳統美食之一,蒙古族人每到大小節日都會做手把肉,而手把肉的做法也體現了蒙古人豪放豁達的性格。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