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 里/敘事心理學\葉 歌

時間:2025-09-08 05:02:31來源:大公报

  認知科學家早就發現人不善於記住過往事實,但這是進化的必然結果。我們需要掌握的不是某次進入山洞碰到一隻熊的所有細節,而是「暗處隱藏危險」的教訓。心理學研究進一步證明,如何詮釋自己的人生經歷對心理健康大有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Jonathan Adler指出,客觀事實無法改變,由此產生的故事卻可能千差萬別。先抑後揚的「救贖故事」遠比先揚後抑的「霉運故事」鼓舞人心。將最初的挫折和最終的勝利聯繫在一起,自我人生敘事會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反之,故事開頭形勢大好,之後越來越糟,人會感到沮喪、失望。聽來像老生常談,但Adler發現,講好人生故事具有極強的療癒功效。如,接受戒斷治療者如能將最後一次酗酒視為人生轉折點、是此後清醒的基礎,戒酒就能堅持更久。

  不過,生活中的挫折不會都有個光明的結尾。如,身患不治之症者很難講述戰勝病魔,重獲健康的正能量故事。此時就要用「和解故事」來自我調整,吸收重大變故的負面效應,有時還要重新審視對自我的評判。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的父母如果將孩子的情況視為人生歷練,是促進自我理解和成長的機會,他們的心理壓力會大大降低。神奇的是,這種區別不但展現在自我報告中,而且能通過實驗測試出來,因為在態度積極的父母身上,保護細胞的染色體末端的受損程度和受損速度大大減緩。

  針對無可挽回的人生挫折,能想通道理,自我調適也就意味着獲得了詮釋權和自我決策的能力。歸根到底,敘事心理學揭示的是人類通過講故事掌控自己命運的策略。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