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近年靠內地旅客支撐的海洋公園,出現嚴重虧蝕。僅靠政府54億元撥款「吊命」。海洋公園主席劉鳴煒昨日表示,長遠來說,海洋公園不應成為納稅人的長遠負擔。
海洋公園不僅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其角色是主題樂園外,更是推動海洋生態環保的重要基地。面對巨額虧損,坊間有聲音提出海洋公園的存廢問題。
探討海洋公園存廢問題,必須考慮五大原則:一,作為香港重要旅遊設施,不能只計算收益,必須計算對香港旅遊業產生的邊際效益;二,在推動環保的作用和貢獻;三,在吸引旅客入園產生的效益;四,如何控制營運成本;五,能否利用現行優勢和資源,產生更大效益。
第一及第二項原則,難以用實際金錢衡量,亦不可能在海洋公園賬面上反映。第三及第四,是海洋公園可控制範圍內,第五則涉及挖掘現有潛力。從香港長遠發展角度看,不應談論海洋公園存廢問題,而是聚焦挖潛。
要避免成為納稅人長遠負擔,海洋公園不是沒賣點,例如容許商業贊助、開發現有土地資源都可以產生盈利。在海洋公園營運上,必須解除束縛,才能展現生機,若「一本通書睇到老」,結局只有破產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