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古倬勳報道:本港私人工程量減少,建造業部分工種的工人及普通工人失業率高企,建造業議會昨日公布推出一年期的「加強支援及誘因鼓勵培訓措施」,包括為就業困難的工友提供更多培訓學額,以及提高畢業津貼等。發展局歡迎建造業議會之措施,並提到個別工種仍有人力短缺的情況,並稱最新一輪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申請共批出10宗共986個輸入勞工名額,全屬合資格申請的技術工人及技術人員短缺工種。
津貼增至1.9萬元
建造業議會的措施,包括增加工人學習多種技能的「一專多能」,以及培訓工人成為中工或大工的「技術提升」的課程學額,由合共1600個增至4000個,除了學費全免,完成課程的津貼將分別增加到1萬元至1.9萬元。建造業議會期望藉此支援及鼓勵工友掌握多一門工藝及提升技術,尤其是假天花、電梯等有需求的短缺工種,為工友提供更多就業跑道,以及吸引新血入行,改善行內老齡化問題,又提到未來建造業人力需求將減少,絕大部分工種均可靠培訓及吸引新血入行解決人手問題。
發展局表示一直以多管齊下策略,以「組合拳」應對建造業人力供求情況;早前獲批輸入勞工的名額,部分已完成有關工作,計劃下獲批而仍有效的輸入配額整體數目,已由今年第二季的8016個,減至最新季度的7332個,遠低於計劃上限1.2萬個,反映計劃配合建造業實際人力市場情況,並嚴格管控使用情況。
發展局重申,會以本地勞工優先就業為政策原則,同時就輸入勞工申請做好審批及把關工作,應對行業的人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