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故宮風華.香港因緣/鄧海超

時間:2020-10-20 13:55:29來源:大公報

  國之重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上)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和名聞遐邇的故宮博物院本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由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建成,今年正值建宮六百周年紀念。清末代皇帝溥儀遜位後,紫禁城部分宮殿於一九二五年改建為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有超逾一百八十萬件歷代文物,包括古代書畫、陶瓷、青銅器、織繡、傢具、珍寶、工藝、雕刻、宗教文物、文獻圖書以至近代藝術品等。這些文物大都流傳有緒、極為珍貴,更是一級國寶。

  猶記首次遊覽參觀故宮已是數十年前,走得累了,便坐在面向太和殿的長椅上休息。一群昏鴉在殿上屋脊飛起,夕暮黃昏,令人想起「枯藤老樹昏鴉……夕陽西下」的詞句,也想起宋徽宗名畫《瑞鶴圖》的畫境,對照故宮歷史建築,興起歲月滄桑的感懷。下一次再訪故宮,已是二○○七年,並肩負商討在香港舉辦回歸紀念大展的重任。

  二○○七年是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的慶典,時忝香港藝術館總館長,我想不如與故宮首度合作,籌劃一次破天荒的「國之重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作獻禮。當時故宮院長是鄭欣淼先生。我建議一份「獅子開大口」的展品清單,包括歷史上最具盛名的書畫名蹟,其實全無把握故宮會肯借展。然而出乎意料,鄭院長全力支持,除了狀況絕不宜外展的名蹟如唐周昉《揮扇仕女圖》、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等外,故宮反建議一份清單竟包括晉王珣《伯遠帖》(三希堂法帖之一)、唐馮承素行書摹蘭亭序帖卷、唐顏真卿行書湖州帖卷、唐閻立本《步輦圖卷》、五代周文矩《文苑圖卷》、五代董源《瀟湘圖卷》、南宋李嵩《骷髏幻戲圖》、宋馬遠、夏圭的山水、宋四大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的書蹟、元倪瓚《竹枝圖卷》以至膾炙人口的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等由晉至元代的三十二幀書畫瑰寶,令人喜出望外,為首次故宮書畫國寶在境外展出的盛事。

  接踵而來是各種從未處理過的複雜問題有待解決。一是審批。國寶外借,有規定的百分比限制,不能超越,否則不只要由文物局、文化部審議,還要國務院特批。據悉故宮專家曾激烈辯論是否可以外借,因為這批展品已遠超外借的規限。審批程序非常冗長,一直到展品付運前一日才獲得正式批准文件可以來港展出,實在是「一額汗」的經歷。

  其次是安全運輸和保險問題,故宮文物外借內地其他博物館,多以陸路運送,但今次離境外借香港,是要穿州過省坐火車?還是上天入地乘飛機?這是一個費思量安全考慮。火車穿越萬里,可能被劫或出意外,但仍可救回部分展品;飛機出意外,便會付之一炬、蕩然無存。統計反映飛機意外機率比火車低,航運時間縮短,於是建議破例首次以飛機運送。北京專家意見分歧,爭辯不休,最終在運送前數日才決定以飛機來回付運,由京港人員親自押運。港方亦得到海關協作,不作在地拆箱檢查;抵港後直接由專業藝術品運送公司運送,並安排警察車輛沿途跟隨及保證沿路通行順暢,以最嚴密安全方式和第一時間送抵藝術館。

  保險是另一主要考慮,這批書畫價值連城,不是金錢可衡量,且均是孤本,有何失閃損傷,是歷史文化上的重大損失,賠償也沒意義,然而保險是必要的。按國際慣例,借展國家或城市需安排「國家承保」作擔保,故宮也提出此要求,但香港政府並沒有這機制,經向特首辦商議亦因制度不可行而不得要領。在時間緊張下,幾經艱辛游說,文物局和故宮才應允由藝術館安排商業保險公司承保,這也是在展品上機前才雙方簽署文件,令展品順利付運。在港展出期間,也要加強保安和提升場地安全設施,以保萬全。

  最後,第一期展品共十六幀晉、唐、宋、元書畫終於安全抵達藝術館展出。然而另一籃子的問題包括展期、布展、展覽設計和展場安排、文物保護、人流控制等已如箭在弦,必須妥善解決。怎樣處理,請閱下回分解。

  圖片由作者及關慧芹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