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萬家團圓話月餅/戴永夏

時間:2020-09-29 13:53:02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秋節是一個美好的傳統節日。此時,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明月當空,萬家團圓。歡聚的人們在把酒臨風、觀賞明月的同時,最愜意的美事就是吃月餅。他們邊吃邊聊,談古論今,月餅自然成了一個繞有興趣的話題……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風俗,民間有許多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故事。

  元朝末年,蒙元統治者對漢人和南人(原宋朝境內的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統治。他們為防止漢人和南人起義反抗,規定每十家合用一把菜刀,多餘的刀具要沒收;並在每個漢人、南人居住的村落安排一個蒙古人(韃子)負責管理。這些管理者橫行霸道,無惡不作。被壓迫的人民忍無可忍,紛紛起義反抗,起義的帶頭人就是朱元璋。

  他為了聯合各路反抗力量統一行動,按照軍師劉伯溫的建議,把寫有「八月十五起事」的紙條藏入麵餅裏,在八月十五前幾天分頭派送。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這種夾信的麵餅四處傳開。到八月十五夜裏,各路起義大軍同時行動。經過多次戰鬥,終於推翻了元朝統治,朱元璋做了皇帝。為了慶祝勝利,朱元璋便用傳遞信息的麵餅賞賜功臣。民間也將立了大功的「麵餅」改稱「月餅」,並形成每年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這樣的傳說雖然美好,但卻缺乏歷史依據,不足為信。而月餅見於記載,則始於宋朝。宋人吳自牧的《夢粱錄》和周密的《武林舊事》所記的市肆麵食中,都出現了「月餅」的名稱。不過這些月餅都是人們平時吃的麵食,類似饅頭一樣的蒸餅,並非烘焙或火烤的餅,同後世的中秋月餅差別很大。而真正有記載的中秋節吃月餅習俗,則始於明代。

  據明人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餘》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可知明朝時過中秋,人們除自食月餅外,還互相贈送月餅。明代劉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則記述了明代北京過中秋節用月餅祭月和祭後分食月餅、互贈月餅風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祭月後)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

  至清代,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在全國各地更加盛行,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這主要表現在:其一,月餅的種類更多,質料、花色品種都有新的發展。在清代,各地出現了許多精美的月餅品種,其餡心有棗泥餡、椒鹽芝麻餡、豬油松仁餡、冰糖水晶餡、蓮蓉白糖餡等。

  清朝乾隆年間的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就記錄了當時兩種特色月餅:劉方伯月餅與花邊月餅。劉方伯月餅是「用山東飛麵,作酥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為細末,微加冰糖和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甚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花邊月餅則是「用飛麵拌生豬油,子團百搦,才用棗肉嵌入為餡,裁如碗大,以手搦其四邊菱花樣。用火盆兩個,上下覆而炙之。棗不去皮,取其鮮也;油不先熬,取其生也。含之上口而化,甘而不膩,鬆而不滯,其工夫全在搦中,愈多愈妙。」在同時代的另一本食譜《調鼎集》中,還記有水晶月餅與素月餅,也都各具特色。

  當時的宮廷月餅則更為奢華、精美。清代宮廷御膳房製作的月餅種類很多,有用香油和麵製作的香酥皮月餅,用精煉的奶油和麵製作的奶酥油月餅,還有用豬油和麵製作的油酥月餅等。月餅的餡料也多種多樣,既有傳統的五仁、豆沙、棗泥、核桃、蓮蓉等,也有比較稀罕的奶子(鮮奶)、桃仁、瓜仁、玫瑰等。這些月餅不但質量好,外形也美輪美奐,上面印有月桂、玉兔、壽星、月宮、嫦娥等多種圖案。

  月餅的大小也有多個規格,最大的直徑一二尺有餘,重約一二十斤;最小的重一両五錢。這些月餅先上供,祭拜月神,之後皇帝便分賜后妃、皇子、大臣、太監、宮女等眾人品嚐。至清末,各地還形成京式月餅、蘇式月餅、廣式月餅、秦式月餅等各種不同的風味流派。

  其二,除自食和相互饋送月餅外,清代還有特製的專門祭月的月餅。這種月餅較平常月餅「圓而且大」,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稱:「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

  其三,月餅買賣紅火,各地都出現了繁榮的月餅市場。如清代的北京,每至中秋,月餅市場便熱鬧非凡。那些密密麻麻的月餅舖皆「搭篷點彩,作蟾宮月窟諸象」。有詩句形容曰:「慶賀中秋結綵棚,餅如圓影得傳名。蟾宮月窟翻新樣,也有白衣人夜行。」

  當今,吃月餅仍是中秋節的重要內容,月餅的種類、花樣也更多、更豐富。除了傳統的各式月餅外,更有新款不斷推出。市面上出現了冰皮月餅、冰淇淋月餅、水果月餅、海味月餅、茶葉月餅等。但不管種類如何變化,花樣如何翻新,中秋月餅的基本功用卻一直未變。它,永遠寄託着人們的美好情愫,承載着閤家團圓、萬事如意的美好願望,傳遞着濃濃的親情、友情和鄉情。在人們的心中,它永遠是幸福美滿的象徵,也永遠會被喜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