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疫情下的傳統節日\嘉 妍

時間:2020-09-14 10:24:29來源:大公報

  再過半個月,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每年的這個時候,香港都有舞火龍習俗,今年因為疫情,令到舞火龍「斷纜」,活動將會取消。街坊紛紛希望,今年年底能夠控制到疫情,補辦舞火龍。

  香港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一方面有發達的現代科技,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大量的傳統文化習俗。時至今日,大坑舞火龍習俗已有一百四十年的歷史,起源是居民藉香火和爆竹驅逐瘟疫,每年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及十六,一連三日舉行,只在日軍佔領期間停辦過三年。

  筆者來香港已有幾個年頭,曾多次去現場感受那份來自傳統文化的「煙熏火燎」,眾人舞得高興,氣氛熱烈,人頭攢動。去年更是難得,有些社區舉辦手工作坊,教授市民用稻草紮出一條火龍,通過一種體驗方式,令人們與非遺文化有更進一步的接觸。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地,民生是一件大事,但在疫境中的非遺文化又該何去何從?或許有人說,當面對物質考驗時,精神層面的事務可以暫且擱置一邊,但本地非遺凝聚前人智慧和習俗,亦不能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后,成為一個被忽視的存在。

  為此,本地多位非遺傳承師傅也在疫情下「另闢蹊徑」,開設工作坊,傳承手藝的同時,亦令手藝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可謂一舉兩得。不僅如此,更有主辦機構邀請傳承非遺的老師傅與當代設計師來一場「古與今的對話」,兩代手藝人同場「過招」,創作出一系列紮作、鳥籠製作、竹蒸籠製作、銅器工藝、廣彩、旗袍等技藝的生活物件。

  因應疫情,大家少了聚會的機會,內地就有非遺傳承人在網上開班教學,反而吸引了一眾以往沒有時間感受太多文化薰陶的新傳承人,也算是重要的收穫。不僅如此,內地今年流行的不少手遊,古風韻味濃厚,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遊戲過程,予人別樣體驗。

  說回香港,疫情下的傳統節日究竟如何度過?我們相信,公眾廣泛參與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早日找出隱形傳播者,大眾生活便可早日重回正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