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尋訪街名背後先輩故事

時間:2020-09-10 18:26:36來源:香港文匯報

  春秧街、李節街、啟超道、白沙道……在香港星羅棋布的街道中,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街道有30多條,數量雖少,卻記錄了一代又一代先輩戮力奮進、心懷家國的感人故事。沒有這些先輩的艱苦努力、篳路藍縷,就沒有香港的今天。那些銘刻在街道上、有時代印記的名字,深深地嵌入歷史記憶的深處,時至今日依然散發溫煦之光。

  香港開埠初期,街道大多以英國的人名或地名而命名,如砵甸乍街、堅尼地道、軒尼詩道等都是以港督的名字命名。19世紀後期,香港作為中國南部主要轉口港的地位確立。

  在這些街道中,如壽臣山道以英國統治時期首位華人議政局(後改稱香港行政會議)議員周壽臣命名。而20世紀初期,又有肇堅里以著名企業家、慈善家鄧肇堅命名,春秧街以「糖王」郭春秧命名等。在銅鑼灣,與啟超道緊鄰的白沙道取自原籍廣東新會的大儒陳獻章(世稱「白沙先生」)。

  位於深水灣畔的壽臣山道,風景優美。作為香港歷史上的名人,周壽臣1861年出生於香港黃竹坑,1874年被清廷選中前往美國學習。回到香港後,周壽臣積極推動香港大學創立中文系,改變了當時輕視中文及傳統文化的風氣。

  他熱心公益,多有建樹。1937年他退任議政局議員後,當局把他住宅所在的山命名為壽臣山,把他的住宅松壽居門前的道路命名為壽山村道,環山的道路命名為壽臣山道。■文︰新華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