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人生在線\鄉情\孫克森

時間:2020-08-11 15:18:39來源:大公報

  最近一有空,總愛往老家跑,有老夥計問我,回到鄉下住得習慣嗎?

  其實,我並沒感到有什麼不習慣。我們村曾經是鎮政府所在地,當年的景象依稀可見。這裏五天一個集,東西大街兩旁是天天市,春夏秋三季,幾乎每天都有新鮮水產品和時令蔬菜上市,生活比較方便,也算得上宜居。

  我們村人口最多時也就八百人左右,在我十歲之前,村裏全是孫姓,後來又先後遷來了張、曹兩家。這裏民風淳樸,尊老敬賢,鄰里之間禮尚往來、和睦相處。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從去當時的公社駐地讀書開始,我幾乎不曾回老家常住過,一晃四十餘年。退休之後,隔三差五就回來住,少則三五日,多則十來天。入夏前便商定回老家多住一段時間,期盼着過一個囫圇夏天,找一找久違的感覺。

  老家的房子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因長期無人居住,加之年久失修,已無法住人。去年進行了修繕,基本滿足了居住條件。修繕後的屋牆,厚度在五十公分以上,新換的門窗,密閉性好,冬暖夏涼。今年夏季已近尾聲,除了很熱的那幾天午晚開開空調外,平時屋裏的溫度並不高。

  小院子的地面,大部分都進行了鋪裝硬化,僅留了幾塊小地種菜。栽種了黃瓜、茄子、辣椒、韮菜、芸豆、大葱等大路菜。茄子、黃瓜各種了十幾棵,但果實纍纍,採摘不迭。自己種菜自己吃除了安全、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給人帶來樂趣,從播下種子或是栽下小苗開始,就悉心為它們澆水、施肥、除蟲子,看着它們一天天長大,開花、結果、成熟、收穫,心裏別提有多高興。

  鄉鄰們的房前屋後,牆內院外,大都種着各類蔬菜,一來吃着方便、放心,二來還可以互通有無。早晚時分,有幾次看到有人給過往的鄉鄰分蔬菜,或是幾個茄子,或是幾根黃瓜,或是一大把豆角等等,自家吃不了就分給大家,也有鄰居婉拒的,因為自家種着。有的是禮貌推讓,有的則是拌嘴鬥舌,嬉笑中充滿着善意和溫馨。鄰居們看到我們回來,都表示出十分的友好,不斷送些自己種的新鮮蔬菜過來,有時一天竟然好幾撥,茄子、韮菜、葫蘆、黃瓜、絲瓜、苦瓜、南瓜、冬瓜、蓮豆、綠豆、長豆角、春玉米等,品種繁多,根本吃不完。最近幾個月回來住的時間,從來沒有去集市上買過菜。這些蔬菜,都不曾施用化肥和農藥,不光吃着放心,口感也好。吃着自己種的菜,接受着鄰居們的惠贈,整日被濃濃的鄉情環繞着,這種感覺難以用語言形容。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街道上的路燈就亮了,村民們有的在燈下聊家常,有的在空場上跳舞唱歌,白天有些空落落的村莊,這時開始熱鬧起來。我有時也會加入,聽他們談天說地,談古論今。村民們的土地大部分都流轉給種田大戶了,幾乎每家都有人在離家不遠的開發區上班。交談中,富足感寫在他們的臉上,甜在他們的心裏。

  住在城市若干年,雖不是「老死不相往來」,但樓上樓下,甚至對門,不相識、不熟悉,往來甚少,彼此生分。時間久了,大家也習慣了如此冷漠的鄰里關係。而鄉鄰們則不同,不分貴賤,無論貧富,彼此尊重,一團和氣。離開家鄉這麼多年,現在有空回來多住些日子,和童年的玩伴敘舊,和左鄰右舍聊聊天,這份情誼,對於我來說尤為珍貴、倍感親切。

  有人說當今社會,人們崇尚功利,沒有多少真情可言。此話雖不盡然,但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方式都隨之發生着改變。鄰里關係儘管也不那麼單純,但還是比較真實可信。

  老家,一個能安放心靈的地方;鄉情,更是千金難買。鄉音濃重,鄉情濃郁,鄉愁悠悠。遠離城市的嘈雜和喧囂,回到老家獨享清淨悠閒的適意生活,真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