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父母協助子女置業是很易理解,但須避免形成子女依賴父母的心理
若父母作為子女的按揭還款的擔保人,而自身仍有按揭未供滿,有關擔保物業將成第二套房按揭限制成數。不過,若然是購買600萬元以下物業並申請八成按保計劃,按揭成數基本上不受影響;若基於按保範圍改以按揭成數50%以上計算,按揭保險費將稍為增加。除了按揭成數方面,留意供款入息比率上限亦需降低一成,由原本高達50%降至40%,並需通過壓力測試。換句話說,此類個案之借款人若然獲銀行批出按揭,還款能力可以說是相當高,難言會增加銀行的信貸風險。
至於父母將自己物業加按或套現以協助子女支付買樓首期,若然子女無需父母作為按揭擔保人,子女物業仍可以首套房計算按揭準則,但市場關注整體家庭債務卻因而有所增加。此類個案近年有增加趨勢,但相信佔比很細;雖說家庭債務增加了,但另一方面,沒有債務的資產亦在增加。
現今約六成業主已供滿物業,近年在低息環境下,不少業主將磚頭套現,除了協助子女置業,其實亦用作各種投資方案,當中他們亦得通過壓力測試及按揭措施方可獲得貸款。
然而,父母若決定加按物業,建議先衡量自身還款能力及一些考慮因素,包括息率上升將導致供款額增加、經濟一旦逆轉之防守力及退休計劃等問題。
父母希望協助子女置業是很易理解,但筆者勸喻父母需小心處理如何及應否過早協助子女置業的問題,以免形成子女依賴父母的心理,甚至認為「有父幹」便屬幸運,「欠父幹」則屬不幸的想法。一般發達國家的首次置業年齡均超逾30歲,年輕人有的是青春,畢業後先努力發揮所長,為目標而拚搏吧!成功需「苦幹」而非「父幹」,始終是終身受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