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很多小商家在外賣內捲中難有盈利,圖為天津一家小店正在營業。
當外賣行業巨頭掀起內捲、激戰正酣之時,大量的中小商戶卻難承其重、苦不堪言。在北京東城東直門街區的一家頗為火爆的炸雞架店面前,老闆于先生面無表情地忙碌着。在出貨打包的間隙,他無奈地對《大公報》表示,「平台上承諾的滿減活動,其實他們只承擔一半,剩下的5元或10元,都是商家自己消化。像我們本來就本小利薄,參加這種優惠,就等於割肉,但要是不參加,訂單也就跟我們說拜拜了。」
當中小企業「被迫參戰」,甚至「淪為炮灰」的同時,行業內捲還帶來了更多可怕的連鎖反應。在安徽,當地消費者權益組織就調查發現:為迎合低價策略,部分商家以虛假宣傳吸引流量。「線上精緻如濾鏡、線下髒亂如工地」的現象開始大量出現,甚至有商家偽造堂食資質入駐平台,引發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現象。
在外賣產業鏈的另一端,低價競爭還倒逼平台「極限」壓縮配送成本,騎手們被迫承受更高強度的工作。此前,京東外賣上線初期因運力不足導致訂單超時,騎手就曾投訴「系統派單不公」「罰款加重」。儘管平台承諾為全職騎手繳納社保,但兼職騎手的權益仍缺乏保障,行業用工矛盾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