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今晚打喪屍》改編自同名小說
不知是否因為東亞電影界的「喪屍」題材小陽春,繼去年先後上映過的日、韓喪屍電影後,香港電影人也以一部《今晚打喪屍》趕時髦。由同名小說改編,同步推出漫畫書,這部電影一開始擺出一副跨媒介的高姿態。電影上映之後,觀眾的反應不一,期望的落差引來眾說紛紜,又是另一個更有趣的現象。\行光
電影《今晚打喪屍》的故事講兩個演藝學院畢業的青年龍與治讓,兩人自幼就認定自己是拯救地球的英雄─天地雙龍,只是現實生活中,治讓是寄住在龍的養母珊姐主持粵劇社的無業青年。粵劇社所在的大廈正被地產商收樓,前途未卜。而龍入獄多年的父親刑滿出獄,來到粵劇社說要向珊姐報恩。龍和治讓為前景困擾之時,神秘的四方鬼怪出現,把遇上的人一一變成喪屍,兩人為了救世,與珊姐的侄女真一合力,用各種土炮秘密武器,殺出重圍……電影版的故事和小說只是共用了同一場喪屍危機的時空,近乎重新發揮。把小說、漫畫和電影合在一起,才是這場喪屍危機的全景。
跨媒體方案
或許是這種跨媒體的表現方式,電影《今晚打喪屍》並不在乎建立一個可以自圓其說的世界觀,喪屍出現的始末固然欠奉,少女真一所屬的神秘組織神龍見首不見尾,而龍父親牛榮與珊姐的感情瓜葛也像是天外飛來,總之,所有情節都像是無頭無腦。有人會認為這是一部打機電影,所有的情節都是服務於打怪獸(喪屍)或逃生,是電子遊戲世代的產物。但筆者以為,幾十年來香港電影這種沒頭沒腦的故事多的是,就算是創下票房紀錄的大片《寒戰》系列,不也是充滿了難以理解的情節嗎?令觀眾不滿的,可能還是片名引起「喪屍」的預期,結果打喪屍的情節有限,副題的黃昏之戀,青年要自強的教誨更多。
有趣點子多
《今晚打喪屍》的編導、監製以這部電影是cult片自詡,強調其跳脫和嬉戲的成分。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帶出了一個頗弔詭的電影現象。所謂的cult片或譯「邪異」電影,最初指那些受到小眾崇拜的電影。這些電影通常是低成本的剝削電影,因為拍得太爛反而變成另類趣味,有強烈的異色風格又或是異國風情(像是香港、日本早年的類型片),而被觀眾接受,成為cult片。
所以,同樣是吳家麗主演,《赤裸羔羊》是歐美公認的cult片,而《今晚打喪屍》能否成為cult片,傳統智慧會說尚待觀眾決定。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如塔倫天奴執導開始,一大批挪用cult片「典故」,題材和風格偏鋒的電影,也被稱為cult。於是,cult片由被動地由觀眾/市場挑選出來的「類型」,演變成可以由電影人主動操作的電影形式。甚至,由政府資助搞活動推廣cult片的欣賞。草根庶民的趣味,變成了權威加持的品味。同時,cult片也代替了過去的「剝削電影」、「B級片」這些名詞,也成為了劇本不嚴謹、製作兒戲的遁詞。
但很明顯,不是所有的「剝削電影」、「B級片」都成為了cult片。
拍短片出身的導演盧煒麟在《今晚打喪屍》一片中加進了很多有趣的點子,像是「喪屍血滴子」、「爆蛋重力刀」之類,多少掩蓋了片中喪屍不太可怕,數量也有限的弱點;而跳脫的故事發展,甚至把平行時空都搬了出來。但這一切對筆者來說還是不夠「cult」,因為不論是牛榮和珊姐的黃昏戀、牛榮和龍的父子關係,乃至編導通過角色逃出所帶出的信息,像「最大的喪屍就是人心中的驕傲」、「永遠不要放棄自己」什麼的,都太過一本正經,和傳統上cult片的玩世不恭,可說是南轅北轍。
說回來,《今晚打喪屍》強調的跨媒體表現,用動畫片段作為真人電影的開頭和結尾,又有小說和漫畫配合不同角度的故事片段。於是,電影中的神秘現象應對組織成員真一這個角色,更像是漫畫版的廣告。只是,想要知道她如何在電影鏡頭之外大戰喪屍,去找漫畫看,還是需要一番努力,因為發售這本漫畫的零售點,可能比放映這部電影的戲院更難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