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一國兩制」是香港穩定發展的基石

時間:2017-06-13 03:15:47來源:大公網

  今年7月1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也是「一國兩制」和香港基本法實施二十周年。在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的時候,有必要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誤的原因,尋找歷史的軌跡,把握發展的趨勢。

  「一國兩制」是國家解決香港問題的根本政策。通過「一國兩制」,既能做到香港回歸祖國,實現國家的統一,又能保持香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繁榮,是一舉兩得,利國利港的政策。

  「一國兩制」第一階段的中心任務就是保障中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實現國家的統一,做到政權順利交接。同時,保障香港社會制度基本不變,平穩過渡。歷史事實證明,「一國兩制」很好地完成了這個階段的任務。回想當年,不少港人對「一國兩制」不了解,有懷疑,出現一股移民潮,更有外國媒體公開發文,宣告「香港已死」。但是,結果正好相反,香港在歷史轉變中,有了「一國兩制」這塊基石,不僅沒有大亂,沒有消亡,做到了社會的平穩過渡,而且還能保持優勢,持續發展,這在人類歷史上實屬罕見。事實勝於雄辯,移民海外的港人開始回流香港。這一切充分展示了「一國兩制」的優勢。

  處理好「一國」與「兩制」關係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一國兩制」進入了第二階段,即通常說的五十年不變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一國兩制」的中心任務就是要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香港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落實「一國兩制」的宗旨。具體而言,在「一國」的平台上,利用國家的優勢,支持香港特區的發展。

  回想1997年亞洲發生了金融風暴,直接衝擊了香港的經濟,造成了香港社會和居民個人的經濟損失。不久,香港又遇上了「沙士」和「禽流感」,讓香港經濟雪上加霜。緊接着又發生了美國的金融海嘯,影響香港對外經濟發展。面對這一系列的衝擊,中央政府利用國家改革開放打下的基礎,取得的成就,積極支持香港經濟復甦和發展,包括加強內地與香港更加緊密的經貿聯繫,提供香港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發展的機會。開放內地居民赴香港個人旅遊,支持香港的零售業發展。開展粵港澳區域合作,開拓香港經濟發展的空間。

  實踐證明,中央政府的支持措施提振了香港的經濟,體現了「一國」的優勢。另一方面,在「兩制」的合作平台上,香港為國家改革開放、走向世界提供了條件,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作用和現代服務業,為內地企業融資、人民幣逐步國際化、各行各業人才培養、管理經驗的傳授等發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所以,只要繼續夯實「一國兩制」的基石,堅持「一國」這個大平台,充分利用「兩制」的各自優勢,互相合作,互惠互利,一定能夠實現「國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國家好」這個共同的願景,共同的目標。

  同樣,事實也說明了另外一點,如果特區不能正確處理好「一國」的原則,不能處理好「兩制」之間的關係,動搖「一國兩制」的基石,必將影響中央與特區的關係,從而影響香港的發展。

  無需諱言,香港特區成立以來,受到了一股勢力的影響,嚴重威脅和損害「一國」的原則,從所謂的「民主拒共」到反對立法維護國家安全,再到反對進行國民教育,發展到用非法手段「佔領中環」反對中央對特區政制發展的決定,最終走上宣傳「香港獨立」、分裂國家的地步。個別政治人物在莊嚴的宣誓就職場合,公然反對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擁護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侮辱中華民族。

  不僅如此,在「兩制」關係上,有一股力量總是將「兩種制度」對立起來。一方面採取對立、對抗的方式,試圖改變內地實行的社會制度,挑起制度之間的衝突,破壞「兩制」之間的合作的氣氛。另一方面又採取隔絕的態度,反對兩地之間的合作,拒絕參與國家的發展。雖然兩種態度和做法不同,但本質是相同的,就是反對兩種制度和平共處,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共同發展。

  事實證明,破壞「一國」原則,破壞「兩制」合作,不僅損害國家利益,也損害香港自身的利益。這是「一國兩制」實施的最大公害,如果不加以清除,後患無窮,「一國兩制」難以完全成功。

  香港社會出現這個現象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需要深刻的反思。

  首先,要反思並搞清楚在「一國」下的「兩制」之間應該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對此,重溫「一國兩制」設計師鄧小平先生的教誨是必要的。

  鄧小平先生對「兩制」的關係說得很透徹,「『一國兩制』也要講兩個方面。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裏允許一些特殊地區搞資本主義,不是搞一段時間,是搞幾十年、成百年。另一方面,也要確定整個國家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否則怎麼能說是『兩制』呢?那就變成一制了」。「中國要是改變了社會主義制度,改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會是怎麼樣?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也會吹。」

  所以,兩種制度應該和平共處,互相尊重。如果採取制度對抗的態度,兩制就不可能長期存在,終將由一種制度吃掉另一種制度。

  香港的角色定位於經濟

  其次,要反思並想清楚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因為角色的不同,決定了用什麼態度去處理不同制度之間的關係。

  綜觀近代中國統一的歷史,反對或阻繞國家統一,否定「一國」原則的藉口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兩地間經濟水準差距,另一個是兩地民主政治不同。隨着內地經濟迅速發展,居民生活水準逐步提升,用經濟理由難以啟齒時,民主政治的藉口往往就走到前台,唱起主角。在香港,表現為有些人竭力主張把特區在國家中的作用定位於政治,讓特區在國家中扮演政治上的反對者角色,甚至有人希望香港演變成為顛覆內地政府和制度的基地。出現了反對和改變內地社會制度的言行,引起了兩種制度之間的衝突和對抗,從而破壞雙方互相尊重和信任。

  這就是當前香港出現泛政治化、輕經濟、唯政治的根源,導致了香港的經濟優勢不能充分發揮,政治紛爭不斷,干擾香港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然而,採用「一國兩制」的政策,目的之一是希望利用香港的優勢,服務於國家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發展。因為兩種制度在經濟層面上有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互相合作,對雙方有利。但兩種制度在政治層面上並不需要,也不能強求一致,如果香港的一制總想影響和改變內地的社會制度,那麼國家為什麼還要允許香港一制的存在呢?所以,將特別行政區在國家中的角色定位於經濟作用,可以發揮香港所長,而定位於政治作用,不利於「一國兩制」的發展,只會讓「一國兩制」走上死胡同。特區要走出目前的困局,希望「一國兩制」成功,必須破除這種政治定位的思迷。

  「一國兩制」在香港還有三十年時間施行,三十年後何去何從?一些人期望「一國兩制」能夠延續。一些人試圖放棄「一國兩制」搞香港「自決」和「獨立」。當然,中華民族絕對不允許、國家也不容忍香港「自決」「獨立」。

  但是,希望「一國兩制」延續的願望能否實現呢?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應該回到鄧小平先生關於「一國兩制」的邏輯上來。如果希望「一國兩制」延續,就要搞好「一國兩制」,讓「一國兩制」既能保障國家的利益,也能保障特區的利益。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是好的,行得通的,那就不可能改變,也沒有必要改變。如果「一國兩制」不成功,想要延續也沒有條件和可能。這就是「一國兩制」能否延續的因果關係。

  所以,與其現在討論「一國兩制」三十後怎麼辦,不如實實在在,腳踏實地,集中精力排除一切干擾,將「一國兩制」搞成功。只要「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我們就能把握「一國兩制」的發展趨勢和未來。

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