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融入大灣區 推動創新發展

時間:2017-06-13 03:15:47來源:大公網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主要依靠是廣東,特別是深圳,而不是香港。深圳的創新科技發展已見成效,並被國際上稱為硬件的硅谷。深圳也並沒有因此自滿而停涉不前,反而在科技發展、產業政策上更積極進取。在科研經費支出上,目前已居發達國家的前列,超越本地生產總值的4%,與全球領先的以色列、韓國並駕齊驅,且還在加力,進一步提升。深圳的視野廣闊,不僅學習美國,更進而與德國、以色列等國家合作,在採納世界各地經驗中尋找自身的道路。這與香港的埋首沙堆、故步自封形成強烈對比。

  單從科研投資規模比較,香港只及深圳的五分之一,且大部分浪費於撰寫論文、申請專利權的科研前期工作。香港基礎薄弱,方向未明,政府與社會,包括眾多壟斷性的大企業,都沒有意願增加科研撥款,我們怎樣可以期望香港在科技創新方面會有寸進呢?

  科技創新不是個別項目可代表,因此不可能用招商引資的方法來發展。科研創新是一個體系,一種生態,各方配合,互為推動。深圳的成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從市委書記李灝推動科技發展轉向開始的,積累了二三十年的努力,才發展至今天從產業到金融、科研、教育、政府政策取向和社會文化取向的完整生態。與美國的硅谷不同,缺少了一流的研究大學、政府的實驗室和龐大的國防科研項目經費,也沒有硅谷的來自全球各地的精英人才。但深圳基礎是製造業,價值鏈完整的電子工業和與國際市場結合緊密的經營體系。

  從硬件起步,積累經驗、知識和資金,逐步向上游伸展。一方面是科研與工藝提升,此所以在全球不景氣當中,深圳還可投資在先進但極其昂貴的半導體晶片和面板廠。另一方面,深圳的市場觸覺不單產生出華為、中興、騰訊、大疆等企業,把現有技術整合來創新,也出現佔領非洲大部分市場的手機品牌和製造商。在移動技術5G於2020年商業化的發展日程裏,深圳有條件出現更多的創新,把5G技術結合到各種不同的生產生活範疇,甚至超越我們今天所講的物聯網。相對於軟體的硅谷,深圳的硬體硅谷已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影響將可能更勝創新力已開始停滯不前、迷途於金融化的美國硅谷。

  以這樣的發展路線圖,深圳是依賴香港,抑或是帶動香港呢?

  深圳的地區創新體系已開始成熟,並且在市場與科技投入的兩頭牽動下不停在提升。市場的作用是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科研創新的企業與人才是聚集於深圳,抑或是留在香港呢?當然,以香港的教育體系、政府政策難以產生出科研創新的人才和企業,但若偶有出現的話,誰會願意留在香港,不往深圳呢?至多是借用香港科學園的優惠,佔一點辦公室空間,方便海外聯絡。但同樣的優惠,深圳更佳,也更易爭取。

  或許香港在國際金融方面還有優勢,也可與深圳配合。但在科研創新方面,主導者應是深圳,不是香港。只希望深圳科研創新的外溢,不單往東莞松山湖,也可分一點給香港。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