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香港需要理財新思維/林奮強

時間:2017-02-22 03:15:49來源:大公網

  政府今日公布財政預算案,相信會繼承過去七八年中,上任財爺平均每年估錯近30%、盈餘「爆棚」的「奇景」。 

  其實,要製造財政盈餘一點不難。打個比方,你有一間生意正快速增長的公司,若你希望積聚盈餘,也可以嘗試「節流」:任由辦公室又慢又朦的影印機放着,不升級新型號;漏水的窗口不補好;殘舊到已經彎起的地氈又不換新;連廣告預算也省下。換言之,只要你沒有為一盤明明是大好前途的生意迎好而上,為未來本應可以越做越大的收入而在今天投資,你的員工很快自會忍受不住日日壞的影印機及被雨水浸得霉爛發臭的地氈而跳槽。當顧客也再不能感受到一貫的一流服務水準,自然會連生意額和市場佔有率都一併失去,被本來落後於你的對手搶走。留下的,就只有龐大盈餘,及一盤已經沒有持續性可言、很快就會連年赤字的爛生意。 

  無負債赤字竟減少服務

  上述的例子,亦正好是我們過去9年,沒有因應市場的經濟需求和市民的社會需要急升而大力投資開拓土地、增建房屋、提升教育、科研、旅遊景點、培訓醫生、增建醫院及社區支援等的寫照,令今天的香港各個層面的服務都供不應求而水準下降,卻要樣樣加價,令百姓叫苦連天,民生矛盾處處。

  更甚的是,香港明明不是希臘,我們既沒赤字、更無負債,但前任財爺居然在2014年推出「0-1-1」節流方案,要求各政府部門在三個財政年度內節省營運開支2%!「0-1-1」方案是影響所有政策範疇的。我相信社福界以及在公營醫院內工作的各位前線員工,都想問問上任財爺:香港社會少了貧病傷患者需要照顧了嗎?為什麼連福利和醫療範疇都要削減開支?究竟是誰在社會挑起矛盾? 

  上任財爺曾說,在他任內所有可以推行的政策,他都有提供資源配合。但據悉,官場很多人都知道,在某些極重要的政策範疇(包括開拓土地、增加人手),身兼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主席的前財政司司長,只批出了一成多的開支,嚴重滯礙了建屋量,又促使樓價上升,還引發了多輪辣招。這些事例說明,其實過去多年,香港很多矛盾都是自己製造的。 

  筆者認為,新任財爺應明白「機會成本」的概念,自然便會了解龐大的盈餘和儲備,在今天這個樣樣不足、樣樣都貴的情況下,完全不是「值得開心」的事。過去七個財政年度,計回「派糖」和基金注資後,特區政府實際共錄得8000億的財政盈餘,幾乎等於政府兩年的開支!8000億,足以建80萬間公屋,可以立即三倍解決20多萬公屋輪候冊問題;或者把公共醫療體系的容量增加四倍,肯定足以五至六倍應對人口老化;又或者把香港商場增加兩倍,令內地和香港的兩地矛盾絕跡!根本上,香港年輕人早應可輕易上車,病倒的長者可以得到充分照顧,而遊客也可以覺得賓至如歸;香港老中青三代,以至我們的顧客本應人人開心,而不應存在矛盾。這些就是我們沒有迎好而上投資社會經濟的「機會成本」。 

  特首參選人林太早前承諾,若她當選將立即增加教育經費,筆者希望這是撥亂反正的第一步。

  談到公共理財,往往有人把「審慎理財」掛在口邊。但筆者深信,這四個字不應該是政府吝嗇不投資社會經濟的藉口。文首的例子便已經說明,真正的「審慎理財」,還包括投資在把握結構性機遇之上,把經濟規模做大,才能提供未來幾十年源源不絕的稅源。

  政府不應「厭食」理財

  同時,「審慎理財」還應包括「防患於未然」的社會投資,讓今天增加的開支,為我們免卻日後更大筆、更長遠的負擔。舉個例,若政府加強健康生活教育,就可令退休人士更懂照顧自己;增加社區設施,幫助長者保健,減低他們患病住院的頻率及時間,便等於為政府節省緊急醫療的重大開支。

  近月通車的南港島線就是「投資在樽頸上」的好例子。新線把來往中區與南區的車程縮短近一小時,讓苦候鐵路多時的南區居民有更多時間,不論是陪伴家人還是工作賺錢,都是實際利民的回報。除此之外,這個本來欠缺生氣的舊工業區,還因鐵路開通而全面活化,多了幾間五星酒店、工廈被活化成初創企業孵化器(如Gensis)。又例如,近日開標的鴨脷洲前駕駛學院的全海景地皮,成交價很大機會超市場預期,達到110億以上。這一切都充分反映,因鐵路開通帶來的總增值,肯定比政府在該區的基建投資高。

  也有人說,香港需要較高的財政儲備水平,因為我們需要捍衛聯繫匯率制度,要隨時準備「打大鱷」。但筆者想提醒大家,特區政府上一次錄得財政赤字的時期,是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我們共錄得相當於9個月開支的財政赤字。但在2008年,我們面對了規模遠超「亞洲金融風暴」、破壞性亦大於1929年大蕭條的「環球金融海嘯」,特區政府在該年及其後的每一年仍錄得財政盈餘。

  我們絕對要為「rainy days」儲「落雨錢」,但天天嚷着要為「末日洪水」作出準備,就明顯是一種病態。明明有大量可幫助社會經濟及市民的資源,卻自行選擇不使用,對社會的影響就如患上厭食症一樣傷身。我懇切希望新任及未來財政司司長有盡量把握結構性機遇來發展經濟的「雄心」,及關愛社會的「愛心」,得以製造源源不絕的公共收入來持續支援弱勢社群,使香港再成為一個讓市民引以為傲的繁榮的家。(文章有刪節)

  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