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增加教育經費 解決現實問題/胡少偉

時間:2017-02-21 03:15:53來源:大公網

  教育的投資並不單是政府的開支,一個有發展眼光的政府領導人,一定會認同為社會發展而投資教育,以培育香港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香港教育雖然是政府最大的開支項目,但近年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卻拾級而下。香港教育經費究竟是多抑或是少?大家都明白不能只用一個指標去看;但為什麼國際社會都重視這個指標?在守財奴的理財哲學下,香港教育近年不單未能為社會經濟發展育才儲才,更是欠債纍纍。

  香港教育當下最大的欠債是對年輕老師的不公平。在中學學生人口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政府雖已撥出資源做中學「三保」,令現職中學教師的就業機會得到保障,卻不知不覺損害了年輕教師入行的機會。坊間共識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再為資助中學教師提供「肥雞餐」;若政府肯撥出五億,將可安排近千位中學資深教師提早離職,也就為年輕合約老師提供一千個常規教席的機會,亦可能為幾百基層中學老師提供升級機會。不知下任特首願花這筆政府、學校、資深教師和年輕合約教師四贏的開支?

  另一個使二萬多小學教師憂心忡忡的是2019學年小一生將劇減近萬的危機。若政府什麼措施也不做,按25人一班計算,當年全港小學便要減三四百班小一,也就是令五六百個小學教席被消失,問題並會一直影響其後五年全港小學的教席總數。下屆特區政府會為小學也提供「三保」政策嗎?抑或只會用所謂自然流失之法?面對這危機,很多小學同工都想起十多年前縮班殺校的痛苦。希望來屆特區領導人能將心比心,設法安頓全港小學教師的軍心。

  中小學校的經費問題,還在於仍有學校維修保養經費不足,學校被迫年年申請卻次次批得不夠。因政府計算教師病假的基數「離地」,使教師小病請假煩人憎而帶病上課已是每天香港學校都有發生的事情。加上,不時要面對處理學童困擾的問題,但學校卻連一個合資格的「守門人」都沒有。回顧歷年教育財政開支的討論,加強推行「一國兩制」教育、設立幼師薪酬職級架構、增加「STEM」教育的支援、促進電子學習和自主學習、提升小學校長及副校長職級的吸引力,更進一步,如小學學位教席比例、優化小學全日制的推行、增強學生國際視野和可持續發展觀等,都需要特區政府在教育方面增加經常開支。

  此外,特區政府要撥多些資源支持特殊學校、跨境學生和非華語學童。另一方面,下一屆特區政府也應適當地增加專上教育資源,在金融、跨境專業服務、新經濟、社會老人化等方面培育足夠的專業人才,以促進香港社會的未來發展。

  與此同時,筆者亦希望來屆特區政府用心關愛在職青年的持續進修需要,尤其是二十多萬副學士畢業生;政府可否以獎學金形式鼓勵他們在職或全職修讀境內外銜接課程?以令更多年輕人能完大學夢!再者,配合「一帶一路」國策和打工假期政策的需要,不少香港年輕人都想多學一門外語,筆者建議政府設立一個學習外語基金,供40歲以下年輕人申請報讀。最後,若政府能在教育方面多撥經費的話,也應去緩解低收入戶文憑畢業生的經濟壓力,讓他們不必為繳交一年幾萬的大學或副學士學費還貸而操心。   教聯會副主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