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香港需推動與內地合作/陳文鴻

時間:2017-02-21 03:15:53來源:大公網

  「一國兩制」底下,香港特區除外交國防外,其他政策由特區政府負責。但是,香港不像內地省市,國際化程度極高,「一國兩制」又賦予香港許多特殊政策,例如獨立的關稅區、獨立的貨幣和貨幣政策等。香港不可能沒有本身的對外政策、對外關係,只是不涉外交國防,而是集中於經濟、貿易、金融,以及教育、醫療、環保和社會、文化、民生的各個方面。

  以香港這樣一個開放的自由港和「國際城市」,實際上沒有絕對的內政。例如教育,屬本地制度,卻有一個外國政府承認香港教育資歷與否的大問題,涉及港人在外升學就業。也有香港是否承認海外的教育資歷問題,能否容許海外人士在港升學、就業。如果像少數年輕港人所主張,把大學學位優先留給港人,大學對海外居民(包括內地居民)收全費,政府不予補貼,後果會是外國以及內地會否實行同樣的對應措施,使港人往外國及內地升學時,要支付更高的學費和受與當地人不同的待遇。所謂「港人自主」、「港人決定」,不過是部分港人自主、決定,卻由其他港人承受後果。即使教育方面,香港也不可能閉關自守,斷絕海外關係。

  至於醫療,服務在香港產生,治療的知識、技術、設備、藥物,乃至流感疫症的信息傳遞,香港也不可能關着門自給自足。部分港人主張對外地居民的公營醫療服務徵收高於本地居民的費用。同樣地,外國乃至內地也可以對港人在當地使用醫療服務徵收高昂的費用。國際社會已是互聯相通,相互的關係也是對等的待遇。除非香港人不出門,也不與外面社會有任何聯繫、交流,一如魯賓遜漂流記那樣。否則,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香港怎可以採取本地保護主義呢?服務方面還算小事,貿易、資金往來卻是香港經濟的支柱。背後是香港的國際互惠互流的關係,不是保護主義。

  有意參選特首的某些人士及其背後的支持機構與人士,是否懂得以上問題的重要?但是為什麼他們的政綱卻不見這一條主張呢?香港若減除了這些,還會剩下什麼呢?是英國殖民主義製造出來的歷史神話─香港是一條小漁村(事實上,英國殖民者來港之前,內地與香港本為一體),抑或是香港可以靠上萬億元的儲備來坐吃山崩?

  當然,參選人的政綱都無意破壞香港現有的區域關係、與內地的關係。但若政綱不談怎樣推動香港的國際化發展,與內地的合作交流,在現今國際市場上競爭劇烈、非進則退的形勢下,香港各個方面恐怕將會倒退。這個曾經是借來的地方,還能夠把人才留下,或吸引新的人才進來嗎?今天,年輕人說找不到前途與希望,不是政府不派錢給他們自置樓宇,而是香港經濟、社會、文化在過去二三十年表面繁榮下的倒退,發展機會減少。參選人的政綱不說怎樣復興香港,只談怎樣花錢,及意識形態的政治爭拗,香港能否從現時的困境中掙脫出來,重走發展之途?

  或許為了爭取選票,爭取民意,某些參選人要說關鍵少數的話。關鍵少數是「泛民」的少數票,及反對派媒體製造出來的輿論。說了他們的話,當選後,假若不依他們的主張行事,他們會在政治上罷休嗎?如果是那樣,過去時期的矛盾,「佔中」一類的「反中反共」要求,一定會繼續下去。香港難道要為了與他們和解而失掉治權嗎?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