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將於五月中旬召開「一帶一路」的盛大國際會議,各主要國家的元首都會出席。若美日領袖屆時出席,將更加顯示出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已從一國倡議,變成國際共同利益。美國撤銷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議(TPP),便不再公開地與中國爭奪國際貿易的主導權。即使美國會貿易制裁或刁難中國,性質卻變為雙邊的關係,不像TPP那樣,既替代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協議,也與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戰略直接抗衡。就算美日領袖不出席,俄羅斯及歐盟各大國(德法英意等)、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大國的元首出席,已足以賦予北京的國際會議全球性的歷史意義,進一步拓展中國在全球化發展中的主導地位與作用。
香港作為中國最大、最國際化的城市,也被要求參與「一帶一路」戰略,香港可以與國家有怎樣的配合、呼應措施呢?
或許五月中旬是新行政長官選出但未上任的尷尬時刻。但不應該把一切重要工作押後或停頓,等待新政府上台才推行。特別是像「一帶一路」的國家大戰略,香港作為地方政府,無論哪個行政長官上台,都需帶領政府和社會參與。而當全球幾十個、上百個國家都熱烈響應,香港怎可以反應冷淡,甚或抗拒呢?新的行政長官要把政府工作與「一帶一路」戰略配合,從而使香港參與發展,共商共享。還未卸任的行政長官也責無旁貸,推廣措施與中央政府配合,努力爭取香港在這場新的全球化發展中扮演積極角色、提升香港的經濟能量與作用,鞏固國際金融貿易服務中心的地位。
五月中旬至今只有三個月的時間,梁振英政府會怎樣與中央的國際會議呼應呢?
一是香港可以在較小範圍內召開相應的國際會議。例如香港可邀請東南亞國家,或甚至加上南亞國家,專門討論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用集中南海至印度洋的海運與貿易、投資,更詳細的雙邊與多邊發展,來作為五月中旬北京國際會議的一個編外分場,與之配合。
二是政府可以提出香港在「一帶一路」發展的新戰略中,以空中絲綢之路來配合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戰略,充分利用香港作為國際空運樞紐的影響力和發展機會,發揮依靠空運的作用。在提出堅實可信和具操作性的研究報告,支持發展戰略倡議後,還可在五月北京國際會議的前後,召開一連串的按主要路線和航道網絡而設的空中絲綢之路研討會,覆蓋東南亞、南亞、中亞、中東、俄羅斯、東歐、高加索乃至北非、東非等「一帶一路」現時的參與國家,也可依明清時期絲綢瓷器之路的歷史,包括南北美洲。用一個廣闊視野的角度推動空中絲綢之路,建立香港與內地的樞紐地位,完備由陸至海、空的大網絡、大戰略。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