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香港西九故宮館值得期待/孫少文

時間:2017-01-23 03:15:54來源:大公網

  為何要在香港推廣中華文化?傳統文化是民族智慧的泉源,也是民族興旺的根基,值得也需要大力弘揚。過往香港較重視金融貿易發展,在推動和弘揚文化方面則略顯不足。作為中西交匯的國際大都市,香港不僅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軟實力,也具備優勢和能力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政府將在西九文化區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這對香港而言,絕對是件「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值得期待。

  在「文化沙漠」開墾綠洲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稱故宮為中華文化的脊樑和中華文明的高地。的確,故宮是象徵中華文化的一個標誌性「存在」,現有的150萬件文物,涵蓋新石器時代,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囊括各個地域的文明精華,包含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藝術精粹,完整記錄和表達了華夏文明從萌生到發展、到輝煌的文化鏈。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故宮的二十五大類、六十九小項文物藏品中都可得到充分印證。故宮所承襲和經歷的歷史變遷,作為中華文明的載體和見證,其豐厚的文化底蘊,放眼全球,也難有一二。能在香港這個文化「沙漠」開墾一方綠洲,是令人何等的喜出望外。形成新的吸引元素,促進旅遊業的多元化發展;對近年來發展得有聲有色的文化創意及藝術產業起到推動作用,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帶動旅遊、文創上下游產業的聯動發展,這些改善經濟的裨益自不在話下。而在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同時,更能發揮香港得天獨厚的城市特質,促進「東學西漸」,帶來的社會意義更為深遠。

  「東學西漸」是國學大師饒宗頤近些年在世界各地演講時均極力提倡的。饒宗頤認為二十一世紀是「東學西漸」的年代,中國將踏上「文藝復興」之路,東方的學術與藝術思想會對西方產生巨大影響。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如何影響世界,令世界更加和諧圓融,則是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

  故宮是中華文化相當有代表性的象徵,其所體現民族創造力、先民的智慧、「獨一無二」的深厚內涵,絕對稱得上中華文化影響和引導世界的力量源泉。恰如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鄭欣淼所說,故宮是有生命的,因為文化是活的生命。故宮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是歷史的,也是未來的。鄭欣淼在2003年10月慶祝南京博物院成立七十周年舉辦的館長論壇上,更提出「故宮學」,冀望通過設立這一專門學科,從歷史探求本源,認識和理解故宮的意義,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對民族文化要有敬意

  在此時代背景之下,於香港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可謂適逢其時。政府在介紹故宮館項目背景時,特別提及興建故宮館可發揮香港在文化領域的「超級聯繫人」角色。這絕對是有理據的。香港不僅是區域性金融貿易交通樞紐,也是多層面海外文化交流等軟實力的聯繫紐帶,在與國際接軌方面優勢明顯。同時與內地在文化方面也有着極為緊密的溝通與互動。在「東學西漸」的復興路上,西九故宮館可擔當橋樑和踐行者,傳揚中華文化、促進故宮學在香港乃至世界的發展,令舊學新知博洽無間,沒有鴻溝,傳統與現代完美交融,沒有裂罅。而在此進程中,也必將促成香港成為國際文化大都會的願景。

  錢穆先生曾經說過,任何一國的國民,對其本國以往的歷史,應抱有一種「溫情和敬意」。面對民族歷史文化,萬萬不能丟了這份溫情與敬意。懷着這樣一份「溫情和敬意」,我無比期待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落成。

  文化是不同國家的人相互區別的基因。特別是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更應當珍視自身的文化基因。一個民族保留了自身的文化特徵,才能保留自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認識中國,就是通過中國的文化。一個真正的大國,要有經濟實力,也要有文化魅力,還必須在文化、人類的價值觀上,擁有影響和引導這個世界的力量。雖然展出的將只是故宮藏品中精選出的一小部分,但亦將承載了社會各界對民族、文化、歷史的這份「溫情和敬意」。

  正是如此,可以說,越是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就越感覺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全國政協委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