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美國觀察/奧巴馬制裁俄羅斯欲拖住特朗普/顧鐮墨

時間:2017-01-05 03:15:49來源:大公網

新年伊始,經歷了一整年總統選舉撕裂的美國政壇和社會,卻看不到新氣象。奧巴馬一改選後初期希望與特朗普「順利交接」的姿態,利用行政命令和外交權限,頻頻在國內和國際問題上出擊,為特朗普製造障礙。

更激進的措施陸續有來。首先是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奧巴馬毫無預兆地宣布,在猶他州和內華達州設置兩個國家紀念區(National Monument),面積共達約七千平方公里。雖然他強調區內文化遺址的重要性,但最大的可能是區內有大量石油蘊藏,一旦變成國家紀念區,就無法開採。這和「禁止離岸石油開採令」的目的一樣,旨在阻止特朗普的能源政策。而和「禁止離岸石油開採令」不同,歷史上從沒有廢除國家紀念區的先例,特朗普要廢除,必會遇上很大阻力。

奧巴馬的另一個命令是加快轉移關塔那摩的伊斯蘭恐怖分子俘虜。他在八年前承諾要永遠關閉關塔那摩,雖在任期內不斷轉移囚犯,但至今還有五十九個。上周,他宣布,將推動國會在餘下任期轉移其中二十二個。特朗普對關塔那摩情有獨鍾,不但揚言要繼續關押囚犯,還要關更多俘虜,並揚言要恢復水刑等酷刑。一看而知,這又是為特朗普製造障礙。

對俄干涉大選「報復」

但目前美國政壇最火紅的政治話題,莫過於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十二月二十九日,國土安全部和聯邦調查局聯合發表《俄羅斯惡意網絡攻擊行為》報告,指控俄羅斯參與干涉美國大選。這是首次在正式發布的同類文件中,把某個具體的惡意網絡攻擊和某特定國家相聯繫。

於是,奧巴馬在同日宣布,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他指責俄羅斯在美國國內的三十五個外交人員從事間諜活動,要求他們三天之後離境。這被視為奧巴馬對俄羅斯干涉美國大選的「報復」。

奧巴馬的行動不出所料地引來很大爭議,無論各方對此舉都表示不滿。首先,來自民主黨的聲音批評,他作為總統,其實一早得知民主黨服務器被來自俄羅斯的黑客攻擊,但在選舉期間,既沒有以國家的名義公布,也沒有採取措施阻止消息擴散。電郵事件導致民主黨輸掉了,他現在倒是來個馬後炮,反而顯示他當時的猶豫不決。

其次,無論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眾多反俄政客都抨擊,奧巴馬以「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作為報復手段,隔靴搔癢,力度不足,毫無效果。再次顯示了奧巴馬外交的軟弱。

第三,特朗普方面當然指責奧巴馬是故意製造障礙。特朗普在推特上「炫耀」普京十二月十五日給他發來了「非常非常友好」的聖誕賀信,又讚揚普京提議的「雙方恢復雙邊合作的框架,把國際範圍的合作關係提升到一個「在質量上的新層次」(qualitatively new level)」,並表示「普京的說法完全正確」。繼續宣示其親俄路線。

而普京當然看得很清楚,奧巴馬的舉動目標不是俄羅斯,而是特朗普。如果俄羅斯高調反擊,只會造成美俄關係進一步緊張,反而不利特朗普上台之後的親俄政策。驅逐美國外交官,只會中了奧巴馬的「奸計」,打在特朗普的臉上。既然奧巴馬的「制裁」軟弱無力,他也很快下台,普京對此根本懶得理會,不但沒有按照「慣例」對等驅逐美國外交官,還邀請他們參加新年派對。對此,特朗普又在推特上讚揚:「一早就知道普京這樣聰明。」

奧普之爭成「新常態」

當然,奧巴馬的動作並非毫無道理。他這兩星期的一切舉動,都圍繞四個原因。首先是形式上「履行了競選時的承諾」,儘管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天。其次,設置障礙,讓特朗普的政策不能順利推行,得以最大程度保護「奧巴馬遺產」。無疑,一些行政命令,如制裁俄羅斯等,特朗普可以很快廢除,製造的障礙只是很短期,但也比毫無障礙要好。何況,在制裁俄羅斯的軟弱措施出爐後,國會的麥凱恩等人也表示跟進,要通過國會制定更強硬的制裁措施,這樣特朗普就更難以推翻了。第三,為阻擊特朗普的任命製造氛圍,拉攏共和黨的反俄議員,特別是要阻止特朗普提名的「親俄」派國務卿蒂勒森。民主黨議員已經放出風聲,一定會盡量拖延確認提名的程序。這個程序分兩步:先是國會委員會聽證,然後是國會聽證。民主黨計劃在第一步就開始阻擊,為此提出:所有被提名的官員都必須提交交稅記錄(諷刺的是,總統特朗普反而不需要提交)。由於特朗普內閣中富豪扎堆,交稅記錄必然又成為下一個交鋒的戰場。最後,重新確立奧巴馬所代表的主流派,在民主黨中的領導地位,繼續發揮自己在政壇的影響力,扶自己繼承者一把。

由此看來,奧巴馬和特朗普之間的纏鬥是以後四年美國政壇的「新常態」。現在已經看到精彩的「皇上和儲君」之爭,以後會有史無前例的「太上皇和皇上」之爭。美國政壇真是令人眼花繚亂。 旅美學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