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正視「橄欖形」社會改善中產階層處境/姚榮銓 姚姚

時間:2017-01-05 03:15:49來源:大公網

  香港社會由於中產崛起,經上世紀八、九十年發展,在回歸前已經形成「橄欖形」的中產社會。由於中產階層不屑於政黨政治,加上香港存在擠壓中間派的社會氣氛,泛政治化窒息了中間力量的生存空間。所以出現了香港獨有的「兩頭大、中間無」的政黨格局,佔人口六成左右的中產階層並無標榜為其爭取利益的政黨社團,「沉默大多數」並無形成中間派政黨。

  對香港這本「難念懂的書」,學者李曉惠早就指出,「中間政黨的本性應該中間偏左,出路在於與反對派劃清界限」。他分析說,中間政黨能夠從反對派那裏爭取到四分之一以上的中間票源,打破「六四定律」就不再是神話。李曉惠進一步認為,中間政黨對於帶動政治生態良性轉化方面可扮演關鍵角色,而且對於所謂「兩頭大」即反對派和建制派都存平衡和抑止作用,甚至可扮演「一國兩制」的某種「守護神」角色。

  筆者欣喜地在元旦之後讀到了一份《民建聯宣言》,這個建制派中第一大黨,主張維護市場公平,消除壟斷,扶植中小企業,增加社會向上流動性,幫助中產市民和年輕人拓展事業出路等等。雖然沒有標榜要變為「中間政黨」,卻發出「新聲」要為中產階層拓展事業出路給予幫助。而且還特別強調「跨階層的政黨,堅持從香港的整體利益出發」。

  民建聯帶了個好頭,重視了最大的港情,從香港「橄欖形」社會的實際出發,率先甘為佔港人大多數的中產階層發聲,而且主張共享發展成果。

  中央提出五大發展新理念,就是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宣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須知,「唯有共享發展,方能聯結共建和共富」。這對於解決本港深層次矛盾是至關重要的。

  筆者認為,共享不等於共有或均享,共享發展不是平均主義,而是建立在社會公平正義、共建基礎上的共享,應該明白「一國」所提出新理念的發展「共享」,是建設越多、貢獻越大,享受發展成果的能力和機會也越大。共享發展不是走回頭路、吃大鍋飯,更不是簡單複製一些歐洲國家的福利制度模式,或是「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所以當今不少發達國家中的中產階層不再沉默下去了,橄欖形社會也開始不那麼和諧穩定了。

  史無前例的「一國兩制」偉大實踐中,照理香港特區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更要懂得重視而有效做好中產階層的溝通工作,誠意傾聽他們代表的最大最廣的民意。說到這裏,筆者還要引用李曉惠的真知灼見,來提醒人們。他說,「在香港,有公開聲稱代表基層或工商界的政黨,卻缺乏打正旗號代表中產專業界的政黨。儘管有的政黨如民主黨、公民黨,有一定中產階層的色彩,但為了爭取基層的選票,往往打出跨階層的招牌。有些政黨雖然以跨階層為旗號,但其重點仍然不在中產階層身上。」

  是否近期會如人們期望的破「兩頭大、中間無」的格局?似乎也急不起來,還是水到渠成為好。

  香港滬港文化交流協會創會會長、秘書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