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已經到來了。特區政府新的行政長官將會在三月份產生,如何選擇一個合格的行政長官,將是選舉委員會的重大歷史任務。大家都知道,讓中央接受、港人支持是行政長官的必要條件。具體而言,中央要接受的行政長官,必須能夠守住三底線:不容許任何人從事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的活動;不容許挑戰中央的權力和香港基本法的權威;不容許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顛覆活動。原因是非常清楚的,回歸以來,的確有人企圖利用香港從事危害國家主權和安全的活動。國際上有一股勢力,要支持激進反對派推動「港獨」,並且要和「台獨」相呼應,分化和削弱中國,壓制中國的經濟迅速崛起。
特朗普公然要挾中國,要開放中國市場,讓美國得益,否則美國可能放棄一個中國的政策,大打台灣牌。在南海領土主權的問題上,美國竟然要中國承認海牙法庭的判決,不能以九段線劃分中國的領土,美國的軍艦居然可以闖入中國南海島嶼的十二海里進行「自由航行」。香港出現「港獨」主張,「港獨」勢力甚至通過選舉將其代理人或者主張「香港自決」的分離分子送入立法會。這就不是一些人所說「港獨僅僅是少數人的夢幻」,而是進入了行動階段並且滲透建制。
遏止「港獨」擴張蔓延
台灣島內的形勢告訴我們,「台獨」勢力一旦掌握了過半數的年輕選民,「台獨」的政黨就會上台,就可以奪取政權,就可以出現陳水扁或者蔡英文這樣的政治領袖,國家領土就有分裂出去的危險。分離主義者並不是生活在真空裏,他們和國際反華勢力有千絲萬縷的連繫,並且通過各種渠道取得金錢上、策略上、政治上的支援。
近年立法會選舉和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以對抗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為號召的激進候選人,紛紛高票當選,也已經釋放出一個信號,「港獨」的勢頭相當迅猛,他們推行捆綁起來的選舉策略,取得了某些功能組別選舉委員會的全數席位,這也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所以,反對「港獨」,防止國家領土被分離出去,已經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是勢頭在擴大,而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正因為如此,選舉一個維護國家主權、反對領土分裂的行政長官,作為香港的中流砥柱,可以頂住「港獨」的擴張蔓延。
張曉明日前在接受央視訪問中,列出「三條底線」遏制「港獨」,其實就是傳達了中央的聲音,解釋了中央的底線,這其實也是中央接受行政長官的條件。愛國愛港的政治品格,對於行政長官來說,比較一般香港市民要高得多。因為他要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要承擔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責任。他要對中央人民政府負責,要履行基本法所規定的中央人民政府交辦的任務,也要貫徹落實基本法和香港法律。他也要有效應對越來越嚴峻的外國勢力所支持的分離分子的活動。一直空口講白話,表態自己「愛國愛港」,實際上從來沒有這方面表現的人,就很難證實自己的政治品質。只有經過實際的政治考驗,在關鍵的時候有正確的政治表現,「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樣的人才值得信賴。
香港在二○一七年,將會面臨最動盪的國際形勢,特朗普上台的衝擊,意大利、法國、德國選舉的衝擊,意味着反對經濟全球化的逆流,或將成為現實。反對自由貿易,主張民粹主義的右翼勢力將會在西方世界抬頭。香港的經濟發展、外貿出口和金融的穩定,也將受到挑戰。所以,行政長官人選一定要能夠駕馭如此複雜的經濟和金融形勢,事先做好防禦工作。
切實推動經濟發展
防禦工作就是要結合中國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努力落實「一帶一路」的戰略方針,和內地進行協調分工,擴大香港的產業基礎,推動科技發展,推動創新創意工業,利用內地的科技成果、科技發明和市場規模,將之變成具體的商品和商業服務軟件,協助國家參與的亞太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協助國企走向世界,協助更多外資投資內地。要做好這樣複雜和嚴峻的工作,並非一句「香港實行小政府政策」「香港實行積極的不干預政策」就可以處理好有關問題。香港行政長官推動發展經濟的思路和手段,一定要結合新形勢,有所創新,有所突破,要能夠解決問題。這是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業。
勤奮施政、解放思想、敢於探索、敢於開拓新領域、敢於承擔歷史使命,是應付未來風險、振興經濟的保證。考核行政長官人選,這方面應該有往績可尋,讓過去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成績說明問題。如果過去的成績證明只能推行狹窄的產業政策,工作保守,缺乏膽略,未能勤力施政,那麼在未來的高風險面前,就不可能預先為香港擴大行業基礎,建造堅固的經濟金融防禦工事,要克服未來的困難就會舉步維艱。所以,未來的行政長官,固然要看他提出的政綱是什麼,更要看他過去的政績,有沒有「守住底線」「振興經濟」的品格和高超能力。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