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法院早前裁定,梁頌恆及游蕙禎的宣誓無效,並取消他們的立法會議員資格。政府正對另外四位立法會議員的宣誓,包括梁國雄、羅冠聰、劉小麗及姚松炎,展開司法覆核,要求法官裁定他們的宣誓無效,並頒令其議席懸空。
近年反對派步步進逼,已鬧出「港獨」及去中國化等,近來又發生立法會議員宣誓辱國風波,若政府繼續一味退讓,對方卻越鬧越兇,後果將不堪設想。今次「抗中亂港」者明顯犯大錯,引起民憤,政府宜乘勝追擊,不宜左搖右擺。
除對梁游二人外,政府同時入稟覆核其餘四人的宣誓資格,十分合時及明智。此舉既可警告反對派,勿再得寸進尺,適可而止,又可製造機會增加或重奪建制派在立法會的話語權。
近年「泛民」約持有三分之一立法會議席,經常癱瘓立法會的運作,拖累政府施政,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步伐皆受阻。港人眼睛是雪亮的,沉默的大多數並非看不到。誰會認為此等政客對港有利?今次宣誓風波,不少市民感到不滿,質疑此等政客不依法宣誓乃意氣之爭,並非幹實事之人。如今舉辦補選,對「泛民」又是否有利?
如今梁游二人已掉失立法會議員的資格,倘若其餘四人也喪失資格,則要舉行頗大規模的補選,將有機會削去「泛民」在立法會三分之一的否決權,屆時建制派有能力修改議事規則,基本上可緩解「泛民」的「拉布」情況,讓立法會重回正軌。
一旦以上六人皆喪失立法會議員的資格,政府宜細心計劃如何補選對建制派最有利,是全部六個議席一齊補選,還是分開兩批進行較有利?現時不少評論指,前者對建制派較有利,值得參考。政府有權決定。
梁振英近日宣布不競逐連任特首,可避免被輿論攻擊,指他入稟興訟乃選舉工程。如今司法程序既已啟動,寄望梁特首於餘下半年的任期內可完成功業,這樣既益香港,復利國家。前時習近平主席以「疾風知勁草」來形容梁特首,肯定他在關鍵時刻為國家把關,穩定社會,可見中央對他的信任及重用,望梁特首莫辜負國家領導人對他的知遇之恩。
特首可行使的權力有伸縮性,可放可收,視乎情況而定,大前提是要維持香港的繁榮安定,並符合國家的利益,這是特首的分內事。其中包括運用權力遏制「抗中亂港」者,特首因時制宜,應亮劍時就亮劍,應用權時便用權,運用得理直氣壯,若以守護香港整體利益為依歸,市民普遍是會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