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紅底金花中式棉襖裝扮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北京與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一起簽字,落實「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明年在港動工,二○二二年落成啟用。從此香港有了「故宮文化」,身價真係「零舍唔同」!
然而,只要好事是來自北京、來自特區政府,就一定有人出來講「反話」、講怪話,彷彿不如此就不會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
其中,有一個名為什麼「香港文化監察」的團體,其負責人質疑此舉是「繞過」公眾諮詢和立法會審議,擔心「開壞先例」,更有人質疑為什麼要建「故宮文化博物館」而不建「香港本土文化博物館」,甚至有人認為更應該建「李小龍博物館」而不是「故宮博物館」……
這些所謂質疑或建議,其無稽之處簡直令人發笑和不齒。故宮文化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載體,屬於整個中華民族和整體中國人民,是一個歷史文化的承傳而不是任何政治力量的產物,以之來與什麼「本土文化」相比較、相抗衡,是絕對無知、荒謬之事。
所謂香港的「本土文化」是什麼?又能夠與五千年中華文化相提並論、分庭抗禮嗎?企圖以所謂「本土文化」來否定故宮文化,不是蚍蜉撼樹、太不自量了嗎?
事實是,「本土文化」當然有其一定的源流和存在價值,在本港,經歷了一百五十年的英國殖民管治又在文化上構成了「中西結合」的特色,如一些語言、俚語街道名稱和建築物風格就是典型,而特區政府和本港文化學術界研究「本土文化」的也大有人在,甚至已出版了不少專著。這和弘揚中華文化、故宮文化並無矛盾之處,而且,中華文化是根本、「本土文化」是分支,沒有前者,又何來後者。侈言什麼「本土文化」而要排斥中華文化、故宮文化,只能是「港獨」分子頭腦發熱的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