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光業近期受到大陸赴台旅客人數大幅下降的拖累,觸發了「百萬觀光產業自救大遊行」。這是台灣民意一次義正詞嚴的發聲。民眾的根本福祉有賴於地區經濟的發展,脫離經濟搞分離、分裂是捨本求末之舉,更悖離民眾切實需求。
自民進黨上台後,由於當局一直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出現嚴重倒退,過去八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被消耗,最終在經濟上表現出來,危及台灣民眾的切身利益。對此國台辦新聞發言人稱,自今年五月以來,台灣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來之不易的兩岸和平發展局面受損。影響體現在多方面,大陸居民赴台人數減少就是其中一個反映。同時提醒大家注意台旅遊業界受損癥結所在,稱之為「解鈴還須繫鈴人」。
「台獨」重創經濟發展
事實上大家不僅能夠從台灣現狀看到其癥結所在,對於港人來說,認清「台獨」勢力對兩岸關係以及對台灣經濟的破壞作用,更存在啟示意義。在蔡英文政府上台百日前夕,台灣公布的多個民調顯示,其民眾滿意度跌破五成。其中,中時民調顯示民眾的滿意度為百分之四十一點一,比不滿意度百分之四十點四,只多出一個百分點,瀕臨「死亡交叉」點。有分析認為,經濟問題及兩岸關係倒退,是蔡英文民望滑落的主因。而經濟問題又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目前開始在觀光業表現出來。但地區各產業之間互相牽制,觀光業表現下滑不過是初期徵兆,相信此後連帶餐飲、零售、物流等產業都將受到波及,產生連鎖效應,對於台灣整體經濟的衝擊將更為巨大。
民進黨過去作為在野黨時,就不斷炒作「台獨」議題,極力搶佔發言權。現在輪到該黨執政,表現卻顯得力不從心,更在短短百天內民望不斷下滑。執政黨能否穩住民心,歸根到底在於維護地區的繁榮穩定,不斷發展經濟,並使民眾受惠於發展成果,而非一再操弄民粹。「台獨」勢力一直是兩岸關係的「毒蘋果」,至今蔡英文當局也一直未能正面承認「九二共識」。這一舉動不但損耗過去八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更波及台灣經濟,國際社會有目共睹。事實證明了「台獨」不僅違背歷史發展進程,對於兩岸經濟,尤其是台灣方面,更造成打擊。台灣當局要贏回民心,必須順應兩岸人民的願望,承認「九二共識」,為台灣經濟發展掃清障礙。
同樣道理套到香港特區也適用。現期香港存在以「港獨」為代表的激進分離勢力,不斷消耗特區資源,阻撓社會經濟、民生發展。另有打着「本土」利益迷惑港人的政黨人士,炒作特區本就過度的政治化氛圍,讓各界不堪其擾。這主要通過兩方面解決:第一,遏制政爭,維護地區立會良好運作,配合政府施政;第二,深化香港與內地、中央政府的和諧互信關係。在立會方面,目前新一屆當選議員中出現了本土勢力人士。這些人士在接下來的立會工作中,有可能以「政治訴求」排擠原定議事程序,再加上傳統「泛民」人士過去幾年的行徑,未來四年立會的審議效率令人憂慮,特區政府施政面臨的阻力不容低估。立會如放任「政爭」盤踞,霸佔經濟、民生議案的審議空間,最終只會使地區經濟停滯不前。因此改善立會效率,是迫切之舉。
政爭勢必壓倒香港發展
激進分離勢力不僅侵蝕特區利益,更不斷離間兩地關係,離間香港與中央政府的和諧互信關係。特區如任由其為所欲為,那麼台灣現時經濟的前車之鑒,很快將要臨到香港頭上來。但與台灣不同的是,香港與內地早就在經濟上互融互通,打下了深厚牢固的合作基礎。香港的發展離不開內地經濟和市場的支持,更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優惠措施。經濟發展是特區核心重任,港人要安居樂業,提高生活素質,需要援引內地經濟動力,創造本地經濟增長點;更需要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將特區納入國家發展大計當中。搞激進分離死路一條,更違背國家以及地區的共同利益。港人一向理性務實,應借鑒台灣現狀,避免再走彎路。
香港發展的癥結所在,正在於政爭壓倒經濟,激進取代理性。因此應抵制激進分離言論,依法嚴懲違法惡行,重新將工作重心聚焦在經濟發展上,維護並強化地區得來不易的繁榮穩定以及固有優勢。無論是香港也好,台灣也好,搞政爭、搞分裂對地區百害而無一利,更悖離民眾切實訴求。當前各界更要齊聚一心,加強溝通,積極配合,確保港府有效施政,為特區發展打通「任督二脈」。同時通過政府層面的穿針引線,創造平台機遇,加強特區與內地經濟的互聯互通,實現優勢互補。這才是符合特區現實的發展之路。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