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獨」組織在成年社會找不到支持者,於是將魔爪伸向中學,意圖通過極端言論去吸引「新血」。九月一日開學當天,乃至昨日為止,這種惡劣行為還未停止,甚至有變本加厲的趨勢。作為保護學生的第一前線,學校應當負起責任,採取諸如驅離校門口外的「港獨」勢力等措施,保護學生免受侵害。如果學校以「言論自由」去放縱,最終極可能被「港獨」反噬,成為政治犧牲品,不可不防。
早前已有眾多輿論指出,遏止「港獨」入侵校園就是對香港的未來負責。都說青年人是社會的未來,如果學校被「港獨」思維佔領,學生最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學業而是「港獨」能否「實現」、是如何向政府作「無底線」的暴力對抗,試問,香港還會有未來嗎?學生會荒廢學業,社會會因此缺少大量本應培養出來的各行業人才,缺乏人才的香港、政治動盪的香港、投資消失民不聊生的香港,還會有未來嗎?
所幸香港教育界仍然是以高度負責任者為主,近期有多間學校發出校內指引,明令禁止在學校內散播「港獨」主張。繼寶血會向旗下多間學校發出指引,要求不製造機會在學校談論「港獨」後,在開學前,東華三院亦就此向轄下十八間中學發指引。儘管東華並未在指引中提到「港獨」二字,但表明任何人士在校園內推廣任何政治信息或主張均「不恰當」。
聲明中,該教學機構強調其辦學精神是為社會提供完善教育服務,實行「全人教育」,以訓練學生多元化思考;並指旗下老師教授學生以中立、客觀、持平及開放態度全面認識各種社會議題,旨在培訓其獨立思考及剖析能力。指引稱會尊重教師及學生表達意見的權利,但須以不影響學校為大前提,並認為任何人士在校園推廣任何政治信息或主張均為不恰當。
學校的這種做法,應當值得鼓勵。可能對於一些學校來說,一方面對「港獨」入侵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有「怕事」的心態,抱着以「冷處理」態度,對校門口長期駐守的「港獨」分子,不敢採取主動驅離的措施。這種做法可以說「情有可原」,校方有校方的難處,但是如果是對學生抱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就應當更果斷。
事實上,如果懷疑有黑社會勢力在校門外「招攬」學生,絕大多數學校都會出面「干預」,要麼報警防騷擾學生,要麼直接驅離。「港獨」對學生之害甚於黑社會,為何學校反而不敢果斷負起責任?是否真要等到「出事」後才會警醒?社會大眾、家長都希望學校能以學生的最大利益作為考慮,「該出手時就要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