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點擊香江:立會格局無變 建制派擔負重任

時間:2016-09-19 03:15:10來源:大公網

  文|楊莉珊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建制派陣營面對種種不利因素,在極其嚴峻的形勢下取得佳績,這使立法會總體格局仍然是建制派主導。反對派自稱「大勝」,建制派「大敗」,並揣測、猜想、造謠「中央不滿意」、「北京要怪責」,甚至顛倒黑白稱,「港獨」勢力之所以在立法會選舉中迅速膨脹,是因為梁振英是「港獨之父」,加上今屆選舉特區政府推出「反港獨」的「確認書」,導致立法會選舉「港獨」聲勢大漲、氣勢更盛雲雲。反對派罔顧事實,是企圖歪曲選舉結果為自己造勢,為「港獨」張目,藉以打擊建制派士氣和打擊行政長官梁振英領導的特區政府。

  事實不容歪曲。第一,立法會整體格局未變,仍由建制派主導;第二,反「港獨」成為立法會選舉的鮮明主題,特別是老牌「港獨」勢力「熱普城」,遭到崩盤式失敗,說明「港獨」氣勢不是更盛而是遭到嚴重打擊;第三,傳統反對派被激進「本土派」鎅走選票和席位,傳統反對派急劇碎片化和走向式微,而激進「本土派」既缺政治經驗又匱乏政績,因此,走向式微的傳統反對派,加上頭重腳輕、根底淺的激進「本土派」,根本無法主導議會。建制派在立法會佔據主導地位,也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主導立法會的重任,在立法會遏制「港獨」和「拉布」,維護港人根本福祉。 

  反對派自稱「大勝」,建制派「大敗」,根本站不住腳,因為得票率的政治基本盤與2012年相比並沒有變化。九七之後,立法會選舉有所謂「六四黃金比例」,建制派和反對派得票份額有起有跌,但大致上都圍繞「六四黃金比例」。例如:1998年:建制派38%,反對派62%;2000年:建制派43%,反對派57%;2004年:建制派40%,反對派60%;2008年,建制派41%,反對派59%。至2012年,反對派得票率終於跌破「六四黃金比例」,只拿到55%選票,建制派得票率上升到45%。

  雖然新一屆整體投票率大升至58%,升了5個百分點,投票人數多了40萬,但埋單計數,所增的40萬人和5個百分點的成分,都和上屆的劃分同步上升。違法「佔中」運動後,支持不同陣營的人都會在選舉時踴躍出來投票,所以今次破紀錄的投票率,新增投票人數,反對派沒有佔便宜,選舉結果,立法會總體格局仍然是由愛國愛港力量主導。

  今屆選舉,建制派雖然在地區直選和功能組別比上屆共失去兩席,但這是在上屆大勝的基礎上出現的微小調整,反對派自稱「大勝」,是罔顧2012年以來,建制派已經主導立法會的事實。

  至於反對派顛倒黑白稱,「港獨」勢力在立法會選舉中聲勢大漲、氣勢更盛雲雲,更加站不住腳。事實是,今屆選舉特區政府推出「反港獨」的「確認書」,令反「港獨」成為立法會選舉的鮮明主題,在多個地區直選論壇上,大部分候選人立場堅定反對「港獨」,一些形形色色的「暗獨」或「軟獨」候選人,則閃縮支吾、理屈詞窮。即使多名成功入局的分離派候選人,也心知肚明「港獨」是「票房毒藥」,在論壇中紛紛「變臉」,聲稱香港在現階段無條件獨立、自己只是支持「自決」,甚或以香港市民為「擋箭牌」,惺惺作態稱「獨立」與否交由港人決定雲雲。特別是老牌而且頑固的「港獨」巢穴「熱普城」,參選五人卻四人落敗,遭到崩盤式失敗。可見,選舉過程中「港獨」氣焰遭到嚴重打擊。 

  反對派固然在數字上增加了兩個議席,但政治基本盤並沒有變化。激進「本土」派只是從傳統反對派政黨「鎅走」大量選票,傳統反對派議席被挖,元氣大傷。反對派傳統政黨碎片化趨向嚴重,加劇走向式微。民協及去年區選中春風得意的「新民主同盟」在議會內被「滅黨」,工黨、「人民力量」、街工、社民連、「熱血公民」都淪為「一人黨」。

  靠「雷動計劃」進入立會的激進「本土派」,學識淺薄,理論貧乏,沒有從政經驗和政績,他們之所以能當選,靠的是年輕人的「新鮮感」,尤其是一大批「首投族」的「嘗鮮」,但這都是無法真正令選民長久支持和期待的。

  激進「本土派」人士若以為可以靠極端與激進的言行「出位」、嘩眾取寵,將重蹈激進反對派的覆轍。如四年前激進反對派范國威靠激進「本土」口號上位,結果毫無政績,此番以低票落敗,難逃被選民遺棄命運。激進「本土派」人士若想靠激進行動爭取支持,難免曇花一現,最終遭選民淘汰。

  建制派既然在立法會佔據主導地位,就理所當然地擔負起主導立法會的重任,理所當然在立法會遏制「港獨」和「拉布」,切實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建制派主導立法會,要力爭出任新任立法會主席以及內務委員會主席、財務委員會主席等重要職位。由於建制派在立法會佔據主導地位,建制派出任上述重要職位的機會極高,這對未來四年議會重上軌道,意義重大。

  作者為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北京市政協常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