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美是時候改變南海政策了\施君玉

時間:2016-09-09 03:15:46來源:大公網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剛剛落幕的東盟系列峰會,都是中國外交的一大勝利。會後發表的長達二十五頁的主席聲明中,只有一頁談及南海問題,對美日等國寄予熱望的南海仲裁案,文中隻字未提,對填海造地問題的「關切」,也未點名指控中國。目前,仲裁風波正漸漸歸於平寂,「南海形勢朝着積極方向發展」。

  當然,會場上也出現了不和諧音。美國總統奧巴馬有備而來,明知其主張不會獲得任何回應,但也不甘心放過宣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場合。縱觀參會的十幾個國家,只有奧巴馬仍把南海仲裁奉為「聖旨」,稱七月仲裁是一具有約束力的「里程碑」。奧巴馬也承認,南海裁決令地區局勢變得緊張,唯混淆了因果,要想緩和這種緊張,不是執行所謂裁決,而是徹底終止這場鬧劇。

  南海爭端涉及歷史、傳統、法律等諸多問題,直接當事國談了幾十年都未能終止紛爭。若奧巴馬相信,靠幾名與此毫不相干、被重金收買法官的一紙裁決,就能為南海蓋棺論定,那簡直是天真到了迂腐。歸根到底,這紙裁決有利於美強化在南海的存在,有利於「平衡」中國,就是一根「稻草」,美也要當成寶貝死死抓住。

  奧巴馬的「獨角戲」唱得不成功,只因菲不再甘心作「馬前卒」,令美「發力」失去了域內支撐點。作為域外國家,美對他人紛爭說三道四,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底氣不足。世態炎涼,奧巴馬的失敗還在於其即將卸任,人未走,茶已涼,已沒人在意這位「準退休者」作何表演。

  更為關鍵的是,美南海政策有悖歷史潮流,有違各方利益。冷戰早已結束,歷史已進入「後後冷戰時期」,全球化、一體化迅猛發展,超越意識形態的互利合作早已成為時代主旋律。但美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亞太,所有政策都奠基在冷戰思維之上,南海地區尤其明顯。為了圍堵中國,美故意挑起、激化南海紛爭,培養代理人,拉攏新盟友,打造新陣營,儼然以「中間人」面目出現,凸顯自己的作用,加大自己的存在。縱觀南海風雲變幻,美「重返亞太」是動盪之源,介入力度越大,局勢就越緊張。昔日的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如今變得濁浪滔天,人人自危。

  此次東盟系列峰會傳遞出明確訊號,一些東南亞小國不願再被美當「槍」使,東盟作為整體也不會為迎合美戰略,而犧牲與中國的合作,站進美編織的反華圈。美可以在歐洲、中東扮演「警察」角色,但不會成為「亞洲警察」,更絕無可能成為「南海警察」。美要想打造亞太「領袖地位」,還是應盡早放棄對「南海裁決」的幻想,早日融入地區合作的大潮。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