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重新認識美國模式與世界未來/李曉兵

時間:2016-08-16 03:15:51來源:大公網

  1831年5月,法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抵達美國,開始了他九個多月的訪問考察之旅。托克維爾回到法國之後不久,就開始了《論美國的民主》一書的寫作,望客觀地描述美國的民主,並透過這本書將其所見所聞忠實地報道出來。《論美國的民主》在法國問世出版,受到了普遍的好評,托克維爾名揚海外,美國也成了那個時代世界民主的新大陸。

  托克維爾筆下的美國似乎成了一個世外桃源,這個民主的新大陸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富而知禮,民主法治都日漸走上軌道。然而,托克維爾只看到了美國民主在那個時代的一個側面,他甚至不願意多談北美大陸當時普遍存在的蓄奴制會對美國民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托克維爾無法想像,在其大作出版之後不久,美國會因種族問題而陷入一場規模空前的內戰。特別是美國基於其國家利益如何積極地對這個世界進行塑造和改變,則完全沒有進入托克維爾的視野。而今,美國早已經成長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超級大國,因為托克維爾的描述而成為了世界民主燈塔的美國,正在向全世界展示它對於民主的理解和追求,美國民主的國際層面的實踐,已經被充實為美國模式民主實踐的基本內容。

  美國:兩種相互矛盾態度

  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一書中特別分析道:「20世紀最能左右國際關係的,作風卻也最矛盾的國家則非美國莫屬。再沒有其他國家像美國一樣,既絕對堅持絕不容許外國干預美國內政,又如此一廂情願地認定美國的價值觀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在日常的外交活動中沒有比美國更務實的,但在追求其歷史傳承的道德信念上,也沒有比美國更具理想主義的國家。」他還指出:「美國自開國以來始終自詡與眾不同,在外交形式上形成兩種相互矛盾的態度:一是美國在國內使民主政治更趨於完美,為其他人民做榜樣,以此作為證明美國價值觀優越性的最佳方法;二是美國的價值觀使美國人自認為有義務向全世界推廣這些價值。」

  美國人傳統上自恃其價值觀具有普世性,作為清教徒們建立的山巔之城的國家,美國深信上帝與他們有個契約,並挑選他們領導地球上的其餘國家。清教徒的使命彷彿生來就是要身體力行地超度舊的世界,而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行動深受上帝特別的眷顧。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美國重塑世界秩序提供了歷史契機,今日的世界秩序就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主導下建立並運作起來的。可以說,美國作為二戰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設計者和奠定者,同時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和積極的捍衛者。正如基辛格所指出,「美國剛走入國際社會時,正值年輕力壯,也有實力讓全世界順從其對國際關係的理想。到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終了時,美國國力之強(全世界的總產值中,美國一度便佔了 35%左右),彷彿注定她要根據自己的偏好來塑造整個世界」。

  然而,物極必反,致盈則虧。人類社會從20世紀進入到21世紀,轉瞬之間已經有將近五分之一的時間在不經意間悄然逝去,而在國家治理和國際秩序這兩個基本問題上,不管是美國自己,還是大西洋彼岸的歐洲,或是發展中國家,各國都面臨着各種各樣新的問題和前所未有的挑戰。今日的美國模式及其實踐日漸變形並遭到國際社會的各種質疑,從「9‧11」到亞洲金融風暴,再到2008年以來的世界性經濟蕭條,美國所創建和維護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也不斷遭遇各種巨大的危機。基辛格就指出,「在逐漸顯現的世界秩序中不同於以往的是,這是美國有史以來首次面臨的既不能退出又不能主宰世界舞台的困境。美國無法改變自有史以來便深自期許的使命,也不應希望有所改變」。

  亞太:「再平衡戰略」亂局

  今日西太平洋的亂局就是美國在捉襟見肘的情形下無法心甘情願地全身而退,放任國內的鷹派政治勢力全力介入而造成的。弱勢總統奧巴馬所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持續推進,向世界宣示了美國作為世界大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並試圖保持對亞太政經戰略格局既有的控制權和話語權。薩德導彈系統部署在朝鮮半島坐實了亞洲版本的「小北約」,右翼政治力量主導下的日本作為戰略盟友躍躍欲試地充當美國重返亞太的鷹犬,作為南海仲裁案背後推手的美國更是按捺不住對「小弟」的失望而直接跳到前台,把巡洋艦、驅逐艦、核動力航空母艦統統派了一個遍,將根本不是問題的所謂「航行自由」作為巡航南海的藉口和理由。奧巴馬面對軍方的強勢行動,不僅無所作為也無能為力,似乎還有些縱容。

  特別是南海仲裁案「裁決」新鮮出爐,世界輿論又一次找到了一個可以炒作的熱點話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目標又向前實質性地推進了一步。東盟各國因為南海問題而暴露出來的矛盾,讓各方重新陷入分裂和以鄰為壑的狀態,中國似乎一下子被推入了這一風暴的中心。實際上,南海仲裁案不過是美國在背後精心安排的一場「局」,一場「秀」。這一場「局」攪渾了南海一池清水,牽扯和干擾中國正常的發展節奏,也觸動了東盟各國脆弱而敏感的神經。這一場「秀」不僅向世界赤裸裸地秀了一番美國的戰略肌肉,宣揚美國所主張的世界秩序主張和目標,也再次向世界傳播美國所推崇的民主價值觀。

  然而,美國在維護國際秩序和國家利益上的衝突和矛盾,卻日漸顯露出美國民主口是心非的一面,也讓其行為背後隱藏的戰略企圖大白於天下。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負責任大國,美國本應該和世界上一切積極的力量聯手維護公平正義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對於日漸失去平衡而變得不公平、不合理的世界秩序,要順應世界潮流進行改變,引領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特別是作為昔日世界的「霸主」,更要勇於放棄自己的一己私利,讓出昔日的「自留地」,讓各國人民都有機會分享世界文明發展的成果。既然認為是山巔之城,那麼對於這個世界就要實質地擔負起應有的責任。

  然而,世界的形勢絕不會因為一廂情願的善良而改變。美國這個自認為承載天命而拯救世界的昔日世界霸主,卻只顧維持其霸主的地位,而不願意承擔更多的世界責任。對於維護世界和平和發展有利的行動,只要不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它就帶頭進行抵制,甚至不惜落井下石、背後捅刀,這一切舉動的背後都是因為這個山巔之城的帝國一己私心在作祟。

  中國:大國維新文明永續

  習近平在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民將堅持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相處,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是中國人民向世界鄭重發出的和平呼籲,也是對美國在二戰中曾經為維護人類和平做出的重大貢獻的高度肯定。但是,美國今日的表現卻是極為現實而自私,在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的今天,美國作為世界「霸主」,本應該積極支持維持和構建和平穩定的亞太局勢的積極力量,但是美國不願意看到中國和平崛起之路如此的通暢,甚至連順水推舟的鼓掌點讚的善舉都不願意做,反而加緊推進「亞洲再平衡戰略」的全面實施,全面介入亞太事務,環繞着中國從北到南構建新的環形包圍圈,拉攏挑唆各類蠢蠢欲動的「小夥計」頻頻做出各種小動作,攪亂西太平洋和諧平靜的基本秩序,也打翻了東亞本來基本平衡的戰略格局。

  中國作為正在致力於和平崛起的世界性大國,對於這個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有着自己的認識和解讀,「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亞投行的籌建和運作,中國與全球各大區域的國家之間的戰略對話與合作都在有條不紊的展開並日益深化,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目標劍指中國,讓中國無法躲避地與美國迎面相對。南海仲裁案只是兩國戰略較量的一個回合,這是一場大國之間實力與意志之間的角逐。

  「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的戰略發展目標和路線圖非常清晰,在實現基本發展目標的過程中,中國不應該輕易掉入任何國家所設定的政治陷阱之中。中國的戰略定力和從容不迫展現了一個和平崛起的大國應有姿態。在這場美國所主導並惡意挑起的戰略較量中,中國向世界彰顯了在亞太地區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定海神針的地位和作用,讓美國幕後費盡心思設計的戰略意圖基本落空,這也標誌着中國正在從一個西太平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大國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大國轉型。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寫照。民族復興,文明永續。這是這一代中國人必須要承擔的使命。在這個世界上,中國人民對於世界和平發展道路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也有積極的主張和創造性的行動。美國作為昔日的全球盟主應該看到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對於亞太局勢的穩定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中國人民具有含蓄而溫和的民族性格,但中國人民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堅定不移的,捍衛世界和平、維護世界發展穩定局勢的決心也是堅定不移的。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也包含着對於世界和平秩序維護的內涵。這是一個和平崛起的大國應當承擔的世界責任。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法學博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