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選賢任能」與「烏合之眾」

時間:2016-08-10 03:15:44來源:大公網

  中國有句成語叫「選賢任能」,說起來容易,選起來實相當不易。記得習近平的《之江新語》裏有篇評論曰:多雙「眼睛」選賢任能。知人知面不知心,首先要擦亮自己的一雙「眼睛」,在實踐中識人辨才。從實踐來看立法會議員,就得考察和了解他在「一國兩制」偉大實踐中的具體表現,對國家憲法、香港基本法的基本態度。單用自己的一雙「眼睛」看,受「視角」和「景深」的影響,難免會出現局限和偏頗。所以,借助別人乃至大眾,「多視角、多側面、多層次」地選賢任能,方可盡量避免「失真」。廣大選民有意識地把眼睛擦亮,就不會把選票輕易投給「小人」,讓其混進立法會亂港,而只會把真君子慎而重之選入香港特區立法會。

  英國剛上演了脫歐公投的一齣鬧劇,令人啼笑皆非。不少港人也在「杞憂」,生怕選舉新一屆立法會也因瞎投盲從而弄出種種紕漏。最近有人翻出《烏合之眾》這本講「群體心理」的經典,來詮釋脫歐公投,確實耐人尋味,也值得港人考量深思。

  法國古斯塔夫.勒龐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揭示了一個本來具有獨立見解的個人,一旦加入受人們崇拜意識形態蠱惑的群體中後,如何蛻變成了瘋狂、衝動、偏執、盲目、狂熱、易被鼓動的甚至無惡不作的「無意識庸眾」,即意譯為「烏合之眾」!1895年問世的《烏合之眾》告訴人們「群體心理」之根源。在某個人進入那群體後,就可怕地由喪失自我意識而變成了「無意識」。受了「匿名性、傳染性、暗示性」等心理機制影響,逐步形成了好衝動、極端化、頭腦簡單、反覆無常諸如此類「群體心理」。「匿名性」影響最壞最大,因為是群體胡作非為,其自以為匿名其中就愈加膽大妄為,又想當然「法不罰眾」更愈加無法無天,再加上你傳我染、互相暗示,這種「群體心理」就如細胞惡變成為根深蒂固了。

  掌握「群體心理」變化規律的所謂高高在上的「群體領袖」,諸如希特勒以「斷言」猶太人是劣等民族,墨索里尼的謊言「重複」百遍變就成真理,他們即「烏合之眾」就被輕而易舉地動員成為法西斯主義信奉者,不折不扣地盲從「領袖」「權威」去踴躍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試想,本港所以會忽然「佔中」,突然「港獨」,除了外面傳染來了「顏色革命」病毒,不是因為本土恰好存在「烏合之眾」嗎?

  除了一小撮居心叵測的「群體領袖」,為數不少的「無意識庸眾」是可以轉化的。撰《烏合之眾》的勒龐早就指出,在「群體心理」刺激下的群眾運動可變壞也可變好,他們既可以做出針對無辜巴黎平民的1792年9月屠殺;也可以是做到抵禦外敵的1793年的保衛法國戰爭。倘然港人都做到多雙「眼睛」選賢任能,那麼眼前的立法會選舉也好,不久後的行政長官選舉也好,都會逐步走上正軌的。

  香港滬港文化交流協會創會會長、秘書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