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轉型的中國需要奧運精神\秦曉鷹

時間:2016-08-05 03:15:36來源:大公網

  里約奧運會即將到來!人類以迎接一場盛大節日的心態期待着它的到來。無數熱烈的目光四年前投向過倫敦,八年前投給過北京。也許讀者會問,在這個存在着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世界上,人們為什麼總是如此一致地期許着一屆體育盛會呢?

  是摘金奪銀刺激了人類健康、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使人的原生態的體力與精神達到了和諧的回歸嗎?是因為奧運無戰事的約定,讓我們這個飽受戰亂、兵禍、衝突和無節制發展之苦的地球家園,得到了片刻的平靜和喘息嗎?是運動場內外洋溢的熱情與友好,讓我們又記起了童趣、天倫,記起了山風、海浪,記起了笑聲、歌舞以及肌膚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嗎?

  都是,但也不全是。體育運動可不是簡單的肢體的蹦跳騰挪,它可承載的時代重任可謂沉甸甸!就以近現代中國的體育為例。

  在中國屈辱的近現代歷史中,曾湧現出了各種救國主張,例如「教育救國」「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等。有趣的是,大凡具有這種救國思想的人們,也大都具有「體育救國」的思想因素。如張伯苓、蔡元培、胡適、陳獨秀、毛澤東、惲代英、陶行知等。陳獨秀說,中國自古以來,專門講德育,智育也還稍稍講究,惟有體育一門,從來沒人提倡,以至全國人斯文委弱,奄奄無生氣。胡適則這樣概括體育精神:體育比賽無論勝負,欣然面對;光明磊落,學會做人。毛澤東在以二十八畫生的別名所著《體育之研究》中甚至認為,體育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實在是處於第一的位置。正是在他們的宣導下,近代西方體育的觀念和活動才第一次敲開了中國塾館朱漆剝落的大門。儘管上述這些以強國強種為宗旨的「體育救國」思想,具有很強的時代局限性,但它在對中國國民性加以改造上仍有着不可低估的積極意義。甚至可以說這些先進的中國人的體育理念,與近代奧林匹克精神是殊途同歸、處處暗合!

  奧運是社會改良運動

  眾所周知,與古典奧運不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是西方工業化的產物。說它是「產物」,就是說它既包含着對工業化社會積極成果的肯定,也包括了對工業化社會消極影響的批判與匡正。例如它把社會化大生產的競爭原則化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轉化為集天下體育運動技術精英於一身的博大。但在另一方面,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理念,又充滿着對工業化社會消極影響的批判與匡正。毋須諱言,西方工業化打破了世界市場形成過程中的民族壁壘,但同時,它所帶來的無節制的競爭、不擇手段的追逐利潤,又毒化了社會空氣,扭曲了人性,造成了嚴重的環境破壞和資源浪費。

  正是由於看到這些社會弊病,現代奧運會的首創者才順應人們渴望建立一種能受控制的公平競爭機制的呼聲,努力把世界體育賽事辦成公平競爭的典範,並且希望通過這種典範的力量,影響世界政治、經濟活動,以達到改良社會的目標。顧拜旦曾經用散文般的語言表達工業化時代的社會狀況和自己的心願:「深感由產業科學的發展所產生的道德混亂,生活遭受巨變,人們感到大地在他們腳下不斷顫動。他們在混亂之中,好像在尋找……對物質力量的某種平衡力,從而探索散落於世界的任何道德力量的因素。我認為,這是體育復興的富有哲理的起源」。《奧林匹克憲章》中對奧林匹克的目標則說得更加明晰:「要通過體育運動的教化作用培養全面發展、完善的人,再通過這些『獨立、自由、均衡、意志堅強的人』去改造社會」,使之「變成一個沒有道德沉淪、沒有弱肉強食的更加合理的社會」。可以看出,奧運理念實際上是一種進行社會改良,推動人類和諧進步的理想,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則是把這一理想付諸實踐的偉大的社會改良運動。

  奧運精神的薰陶和激勵

  今天的中國正處在實現工業化、資訊化和新型工業化的歷史轉型期,它所遇見的各種社會矛盾和利益衝突,與歐洲早期工業化時代的規律性遭遇十分相似。公眾對機會均等、競爭公平的社會訴求,社會各個階層對管理無序的不滿與失望,全社會對規則、秩序及理性約束的強烈願望,所有這些都與現代奧運會的社會改良目標息息相通,絲絲入扣。體育的示範在於,綠茵場上沒有財富上的分野、沒有特權下的例外,不存在達官貴人、不存在富商巨賈,只有勝利者、失敗者、助威者、歡呼者、喜極而泣者和悲情立志者。平等、自尊、友好,讓每個人都能盡情地享用體育帶來的精神盛宴。奧運的規則鼓勵競爭剔除野蠻,讚美真誠,摒棄欺騙。英雄享有的只是平等的熱情和平等的光榮。

  很顯然,邁向工業化和資訊化的中國,也多麼需要奧運精神的感染薰陶和激勵!中國夢應該吸納奧運魂!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