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港獨」參選是一場鬧劇\高亮節

時間:2016-08-02 03:15:38來源:大公網

  中國越強大,外國圍剿勢力越兇猛。一直以來,某些西方大國想利用顏色革命削弱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港英政府與中國談「九七」問題,一早訂下策略:利用香港輸出民主、自由及人權等所謂「普世價值」,企圖改變中國的制度,讓部分西方勢力可站在道德高地干預中國的內政。

  例如,銅鑼灣書店事件和《新維月刊》與《臉譜》的創辦人先後在內地被捕,反映香港成為內地「禁書」或雜誌的出版基地。很明顯,寄書者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在香港印刷出版,然後偷運到內地出售,井水犯了河水,並在內地被捕,理應如此。

  如今一些媒體及立法會議員紛紛出來聲援,一些人可能發自真心,但是否有政治勢力別有用心,刻意誇大事件?值得深思。

  又例如香港有宗教組織,暗中支持內地的非法宗教活動,與政府抗衡。情況如八十年代「蘇東坡事件」,天主教在波蘭幫助顛覆社會主義制度。事件舉世皆知。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港人的「脫中」思想在港英時期逐漸萌生。回歸前,港英政府限制公務員到訪內地;教育界又不注重中史,同時刻意誇大引入西方文明的好處,如科學、醫藥和法治等,令人覺得中國各方面都不及西方,形成民族自卑及崇洋心態,進行洗腦。目前年輕一代普遍對內地所知不多,更多是誤解及偏見,對國家欠缺感情,現在更鬧出「港獨」,形勢險惡。

  西方國家又刻意培植傳媒,專門誇大中國的陰暗面,刻意隱瞞對政府及國家有利的報道,大力宣揚西方的價值觀,不報道西方國家的負面新聞。以金融制度及股市為例,近幾年爆出,歐洲數間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及銀行,聯手操控倫敦隔夜拆款利率,被罰款警告。再者,大行利用灰色地帶暗中串通研究員等,在股市興風作浪,從中漁利。事實證明,西方制度亦有漏洞,但本港主流傳媒對此甚少問津,卻經常大肆渲染亞洲國家的貪腐醜聞,明顯以雙重標準看事物。

  近年更有報刊直接引述「美國之音」的言論,令人嘖嘖稱奇。此為美國諜報組織心戰室的喉舌,言論偏頗,以西方利益為先。傳媒引用,豈非成為人家的傳聲筒,為超級大國服務?

  問題是,目前不少港人抱有崇洋心態,尤其年輕人不知就裏,認為美國媒體最具權威性、最可信,結果被外人牽着鼻子走而不知,受人愚弄,這絕非港人之福。

  反對派咄咄進逼,鬧出「港獨」,政府不能再姑息養奸,若繼續一味退讓,對方卻越鬧越兇,將不知伊於胡底。例如,選管會要求立法會參選人簽署「確認書」,此一原則理應堅守,確保「港獨」人士沒有資格參選,避免立法會成為宣揚「港獨」的平台,人大釋法可能為最後的可行手段。港人眼睛是雪亮的,絕對不會支持此輩的亂港行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