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政治矛盾未變 政治形勢複雜/楊 堅

時間:2016-08-01 03:15:44來源:大公網

  第六屆立法會提名表所呈現的香港政治光譜,較之以往任何一屆立法會的提名表,確實更加色彩斑駁。

  截至七月二十九日,選舉事務處共接獲一百五十四份提名表格,其中三十五席地區直選和五席「超級區議會」議席合計有九十八張名單報名參選,遠超過上屆的七十九張。

  七月三十日,《香港01》網站刊登署名「梁逸風」的評論《泛民建制面對碎片化挑戰》,分析這九十八張名單的政治光譜,稱其中六十七張屬於「非建制派」,佔總數的百分之六十八點四。這六十七張名單,以傳統「泛民主派」政治團體居多,關於這一點的判斷沒有異議。問題在於,關於其餘政治色彩的分析,有可商榷之處。

  第一,把追求「中間路線」的政治團體民主思路和新思維歸入「非建制派」固然無不可,卻不宜將之與傳統「泛民主派」,更不能與追求「本土自決」和「港獨」的政治團體視為同類。顧名思義,所謂追求「中間路線」,就是欲置身兩大對抗政治陣營之外,儘管在當前和今後相當一段日子不可能成功,卻不能不尊重他們欲同反對派「割袍」的意願。

  第二,把其他反對派政治團體分為「民主自決」派與「本土派」是不準確的。

  集中打擊「港獨」勢力

  在梁逸風看來,香港眾志與獨立人士劉小麗、朱凱迪等人屬於「民主自決」派,而「本土派」有溫和與激進之分。梁逸風定義「溫和本土派」是主張走「議會路線」,包括青年新政和東九龍社區關注組等團體所組成的AllinHK選舉聯盟,以及與AllinHK協調參選的本土民主前線;「激進本土派」則是熱血公民、普羅政治學苑黃毓民和主張香港城邦自治的陳雲所組成的「熱普城」選舉聯盟。

  這樣的分類在邏輯上是不通的。第一,如果AllinHK選舉聯盟,以及與AllinHK協調參選的本土民前線是走「議會路線」,那麼,就沒有理由否認「熱普城」選舉聯盟走「議會路線」。第二,所謂「民主自決」就是「本土自決」,在追求「去中國化」上,同「本土派」毫無二致。

  這樣的分類,抹殺了反對派政治團體若干重要區別——在政治鬥爭策略和手段上,抹殺了鼓吹不排除使用暴力與反對使用暴力的區別;在政治目標上,抹殺了追求「港獨」與淡化「一國」而強調香港制度和生活方式獨特性的區別。

  傳統反對派政治團體亦即傳統「泛民主派」仍然反對使用暴力。儘管其中個別政治團體已公然傾向「本土主義」,但總體仍是淡化「一國」而強調香港制度和生活方式獨特性。

  冒起於「佔中」的反對派新政治團體,表面上呈現追求「本土自決」與公然主張「港獨」的區分,其實,沒有本質差別。證之政治綱領,「本土自決」把「港獨」列為選項之一。證之政治實踐,青年新政召集人梁頌恆不惜為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做「替補」,兩個組織合夥出戰新界東選區。誠然,公然鼓吹「港獨」,與以「本土自決」為幌子含蓄追求「港獨」有一絲差異。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必須集中打擊「港獨」勢力,遏止「本土自決」的「暗獨」完全轉化為「明獨」。

  冒起於「佔中」的反對派政治團體有一個值得重視的分野,即:有的公然鼓吹暴力抗爭,本土民主前線甚至已製造旺角暴亂;但有的仍不以暴力為然。要引導不以暴力為然的「本土派」轉向「反暴力」。只有先做到這一步,才可能進一步推動他們同「本土自決」和「港獨」分手。

  反對派陣營空前分化和分裂,「碎片化」之說可以成立。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經歷了「佔中」和普選行政長官方案夭折之後,「港獨」思潮和活動進一步擴張,傳統反對派進一步趨於激進,香港政治基本矛盾進一步惡化和激化。

  反對派整體更激進

  香港政治基本矛盾進一步惡化和激化,不僅表現為反對派整體更激進更極端,而且,表現為解決香港政治基本矛盾的任務更複雜更困難。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現象是,特區政府為遏止「港獨」,要求所有參選第六屆立法會的人士簽署一份「確認書」,以表明其明白《基本法》關於香港屬於中國、特區直轄於中央等條款;公然主張「港獨」者色厲內荏,最終不得不簽署以圖蒙混過關,傳統反對派政治團體則集體反對和抵制。

  在思想上,香港需要確立「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的基本觀點。傳統反對派政治團體之所以敢於反對和抵制「確認書」,就因為至今淡化「一國」而強調香港制度和生活方式獨特性的觀點,仍主導香港社會主流民意和輿論,在建制內部擁有非常可觀的影響。

  就在七月二十九日第六屆立法會提名期最後一天,現屆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和第五屆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不約而同」地宣布,有意競逐第五任行政長官。同一天,新思維領袖人物之一黃成智宣布退出該組織,以獨立人士身份角逐第六屆立法會社會福利界別的議席。這兩方面信息的政治意義固然不可相提並論,卻都反映重要政治人物個人考慮會越來越影響政治大局。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