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做學生生命的守護者/何 曉

時間:2016-07-23 03:15:40來源:大公網

  離開學還有一個多月,關注學生精神健康成為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一件大事。今年首三個月,九名香港學生接連自殺震撼了整個社會。面臨即將到來的九月開學季,如何防範悲劇再次發生,值得社會持續關注和反思。

  教育局今年三月成立了「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昨日,委員會向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提交進度報告,提出11項短中長期建議。吳克儉表示,希望在九月或之前推行其中四項,特事特辦。

  學生自殺背後有非常複雜的原因,但就今年初的學生自殺案例來看,死者包括兩名大學生和七名中學生,其中七人疑不堪學業壓力而輕生。科技的進步促使社會環境全面變革,當下社會競爭激烈,這拷問着我們的教育本質。我們的學校是否只重視升學和成績,我們的教育制度是否缺乏對個人成長的關注?

  教育工作者作出了一定回應。教育局提前推出的四項措施中,除了安排專業的精神評估,也關注社交平台的引導作用,增加了每一階段的銜接課程。新學年,教育局將與食衛局、醫管局和社署合作,在試點中小學建立支援平台。

  事實上,正如委員會報告中所述,除了學業壓力,負面思維、適應能力和缺乏社交支援等,也構成學生輕生原因,這要求整個社會齊力共織一張保護網。家庭和社會的引導,亦是形成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香港社會長期面對生活和工作壓力,家庭教育不能疏忽了孩子心理健康這一環節,而社會不能只傳達出單一的利益價值觀。

  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正處於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代表着青春、活力、新鮮,是社會的未來,被寄予厚望。一位相關的研究專家曾說過,一個人從「不快樂」走到「自殺」這一步,中間有一大段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這段路上的生命守護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