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如此「活化」不符初衷/關 昭

時間:2016-07-19 03:15:43來源:大公網

  上月在牛頭角「迷你倉」四級大火中殉職的消防隊長張耀升日前已舉殯、安葬浩園;另一位殉職隊目許志傑的喪禮也將於日內舉行。兩位英雄已矣,但舊式工業大廈的消防安全問題卻仍然危機四伏、隱患未除,如果有關問題不能及早得到解決,相信兩位殉職英雄也難瞑目。

  眼前,值得欣慰的是,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包括消防、屋宇、地政等,在大火慘劇發生之後採取的立場和對策都是比較積極的,都在抓緊從大火中暴露出來的隱患和危機,採取各種長、中、短期對策進行處理,希望最終能以立法來徹底解決問題。

  連日來,從相關部門的行動中可以看到,問題的確十分嚴重。不少舊式工業大廈,原來已經「搖身一變」,成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場所,包括音樂室、健身室、美術室、展覽室、兒童遊樂室,還有各種不同宗教活動的聚會場所,真說得上五花八門。

  但是,一來,這種「活化」,並不符合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當初提出「活化工廠」政策的初衷,政府提的「活化」,是舊式工廈整幢予以重新發展和使用,當然其首要條件必須是安全,包括消防安全。

  而眼前的舊式工廈,「活化」是夠活的了,但卻是「斬件式」的「活化」而不是整體式的重新發展,舊廈依然是舊的,而且「化整為零」成了一個個不同類型和性質的活動場所、營業場所,大量人流穿梭進出,有大人、小孩、長者以至大批外籍傭工,總之人流多過工廈、情況也更亂過工廈,如此又怎能叫「活化」?還不如說「亂化」更接近事實了。

  而除了各種活動場所外,舊式工業大廈內更赫然有住人的「劏房」,舊式廠廈本來就是不可以住人的,如今竟然成了住人的地方,而廠廈的消防設施遠遠不符今日的住宅消防標準,一旦發生火警,後果真是「劏人的房」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