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日,海牙國際法庭對菲律賓提交的所謂「南海仲裁案」作出「裁決」。一點也不令人感到驚訝,法庭作出了完全有利於菲方的「裁決」,指中國「九段線」範圍擁有的歷史權利沒有法律依據;南沙群島沒有一個島礁能產生可延伸的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中國損害了菲律賓在菲國專屬經濟區享有的主權、權利等。
南海爭端的實質是中國崛起、而美國企圖抑制這個趨勢,以及延續美國的世界霸權的結果。美國更意圖施展它的巧實力,來處理中美兩國間的矛盾。海牙國際法庭的「仲裁」,就像是坐在美國人大腿上作出來的,緊挨着美國人大腿的還有美國的一隻「寵物」——阿基諾三世的前菲律賓政府。
中國政府和領導人已迅速對海牙國際法庭的「裁決」作出了回應,表明「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維護南海權益所依賴的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其中有理、有利、有節地運用軍事力量更是重中之重。
發揮專業優勢爭奪話語權
即使在殖民主義時期,「九段線」都曾出現在香港不少不同版本的教科書上。而海峽兩岸和香港傳媒,除了漢奸口舌的酸澀或竊喜外,多數都能對海牙國際法庭的「仲裁」作出客觀或正義的評述。
未來,估計中國在南海的國防能力和發展島礁基建都會得到加強。而有關的進程既基於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的需要,也會相應美方的言行而進一步加快和強化。在另一方面,南海問題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可能困擾着中國的崛起。而海牙國際法庭的「裁決」與其說是剝奪了中國在南海的權益,不如說美國暫時局部地贏得了宣傳上的某些優勢。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主席、資深大律師鄭若驊稱,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目前尚在施行中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國際法庭對南海仲裁案並沒有管轄權。而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及中國國際法學會共同舉辦的「海洋爭端解決國際法研討會」更將於本月中在香港召開,研討會還特別增設了一項議題,專門討論及評價海牙國際法庭的「裁決」結果。
應該正面地看待和評價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主席的觀點,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召開這樣的研討會,可向世界傳達國際社會與海牙國際法庭相對立的、專業的聲音。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過去,它是一個面向大海的大陸國家。隨着國力的上升,中國在國際規則的制定和裁決上的話語權也正在提升。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仲裁不是裁決,仲裁中心稱不上是國際法庭,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的國際知名度、權威性和公信力也不一定能與海牙國際法庭齊肩。但是,在香港發出的那種信息是東方的聲音,而不是從霸權主義及其僕從國那裏發出的聲音。
與中國內地的其他城市相比,香港特別行政區有其特殊性。香港的司法相對獨立,實施的是普通法,言論自由,資訊發達,與西方國家有比較廣泛的文化聯繫。中國人可以在香港從法律的角度向世界宣傳中國政府的立場和中華民族的堅強意志。
發展國際仲裁提高軟實力
迄今,已有不少人提出強化香港國際仲裁的角色和地位,特別是對於「一帶一路」商貿有關的仲裁。海牙國際法庭對「南海仲裁案」的「裁決」顯示東方或中國需要發展一個有權威性的、獨立於西方的國際仲裁機構,甚至一個能作出公正裁決的機構。
如上所述,中國維護南海主權主要是靠自身的硬實力,特別是國防力量。然而,軟實力,包括對外政策和具說服力的宣傳,會是輔佐中國硬實力更有效實施的有力工具。美國人拉攏菲律賓等國以及搞「南海仲裁案」,所玩弄的正好就是軟實力。
在南海問題上,香港對國家在硬實力方面的支援會是有限的,但中國卻是能通過在香港施展軟實力,影響世界上更多的人和國家,接受中國的觀點。
對香港而言,發展國際仲裁無疑也能提高香港的國際地位。而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也有那樣的能耐。當然,香港還需要「練功夫」,提高國際仲裁的權威性和認受性,那無疑也是提高競爭力的一種「軟」途徑。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