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仲裁」背後的美國霸權魅影/尹承德

時間:2016-07-14 03:15:44來源:大公網

  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庭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明確規定,強行對菲律賓提出的南海仲裁案作出裁決,判菲「勝訴」,否定中國主張的「九段線」,嚴重侵害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開了一個國際法庭執法違法的惡劣先例,在國際法史上留下了極其醜陋的一筆。

  這次仲裁是菲律賓和那個臨時成立的仲裁庭串通一氣,狼狽為奸的產物。菲為了否定中國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的主權,使其竊取中國島礁合法化,不惜違法,侵權,悖理,背信,甚至用撒謊這種下三濫手段提出仲裁案。為此成立的仲裁庭,五名成員中有四人來自西方國家,除一人由菲推薦外,其餘四人全由聯合國海洋法法庭庭長日本人柳井俊二指定。此人是日本一個極右分子,安倍的親信和智囊之一,由他操控的仲裁庭同菲沆瀣一氣,無視該案實質是該庭無權處置的領土主權和海洋劃界問題,惡意規避中國早在10年前已依法作出排除性聲明,否定中菲已達成雙邊談判協商解決爭端的共識,違反《公約》規定與宗旨,蠻橫推進該案並作出仲裁。其擅自越權、擴權、濫權作出的裁決,實際與法律無關,是一項打壓中國的政治行動,是不公不義非法無效的。中國對這種「仲裁」及其結果採取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的立場,是合法合理正當的,也符合以前這方面的國際慣例與實踐。

  美借助國際仲裁介入爭端

  縱觀該案全過程,可以看到其背後有一個濃重的霸權魅影。這就是那個名為「護法」實為謀霸的美國。說白了,是美國導演了這場法律名義下的政治鬧劇。美國離南海有萬里之遙,同南海爭端毫不相干,卻以「大主角」的姿態深深捲入其中,將南海作為其「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點和遏華戰略的主戰場,前所未有地強化了其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的軍事部署和活動。它看到炫耀武力和對華軍事挑釁收效不大,遂添加對華「法制」攻勢。這就是這起南海仲裁案出世的大背景。

  早在2012年6月,美國時任參議員約瑟夫.利伯曼公開提出要借助國際仲裁等多邊框架介入南海爭端。在美國的鼓動和支持下,2013年1月菲律賓推出了這起仲裁案。在此前後,美國提升與菲軍事聯盟關係,在菲重建軍事基地,擴大對菲軍援,頻繁同菲在南海舉行針對中國的聯合軍演和巡航,直接為菲提案「保駕護航」,使菲有恃無恐將提案「進行到底」。就在菲提交提案後不久,美國即施壓中國要接受「仲裁結果」,否則要「付出代價」。這表明它早就知道其結果,其實這個結果可以說是美國定調的。仲裁庭則奉美意而為。該提案及其結果是美、菲和仲裁庭三家聯手而成,美國是推手兼指揮,菲阿基諾三世政府充當美國在南海以「法」制華戰略的排頭兵,仲裁庭則淪為美國遏華戰略的「法律」工具。

  美國導演這場仲裁鬧劇主要用心有三:一是抹黑中國,將之詆毀成國際違法者,污損其道義形象,以在政治上孤立中國,為渲染「中國威脅論」製造新口實。二是企圖造成「蝴蝶效應」,誘使其他有關國家步菲後塵,以從法律上根本否定中國對南海諸島的固有主權。三是為其從政治上軍事上深度介入南海製造法理依據,便於它強化對華戰略遏制。「司馬昭之心」,何其毒也。

  對中美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美國的如意算盤是注定要落空的。中國對南海及其鄰近海域的主權是歷史事實,合理合法,任何人無論用什麼手段都否定不了。中國實行積極防禦國防政策,對來自任何國家的軍事挑釁一不怕,二反對,拒絕任何人當「南海警察」,有決心有能力維護本國的主權和安全。至於說中國違反國際法,那純粹是欲加之罪。美國作為霸權國家,是國際上最大的違法者,它連《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都拒絕加入,卻反誣一貫奉公守法的中國違反國際法,只能自暴其醜,貽笑大方。

  美國背後指使和出面力挺的這次仲裁裁決,對中國來說只是一紙廢文,但給南海局勢添了亂對中美關係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美國也背上了麻煩製造者的污名。這是一個沒有贏家只有輸家的裁決。事實證明,堅持中國和東盟主張,通過當事國雙邊談判協商解決分歧,是處理南海爭端唯一正確之道。美國兌現原先承諾,對南海爭端不持立場,即不選邊站、不介入,是緩和南海緊張和有利於爭端妥善解決的重要條件,也是有利於有關各方能實現互利共贏的明智選擇。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前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參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