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唐奇芳:菲律賓新總統:兩國關係的轉機?

時間:2016-07-07 03:16:11來源:大公網

  2016年6月30日,菲律賓新總統杜特爾特宣誓就職,成為該國第16任總統,任期6年。就在此前一天的6月29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書記處稱,仲裁庭將於7月12日公布關於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實體問題材決。在這個重要而微妙的時間節點上,全世界都在關注同一個問題:今後中菲關係將走向何方?

  對中菲關係表態整體積極

  縱觀杜特爾特競選以來的一系列表態,上面的問題似乎能夠得到一個令人期待的積極解答。

  針對最迫在眉睫的南海仲裁案,杜特爾特表現出比較理性的態度。他在總統就職演說中隻字未提南海問題,至於仲裁案,杜特爾特的態度是:如果仲裁結果對菲律賓有利,將準備與中國對話,避免戰爭;如果結果不利,菲方也會接受並遵守。對於南海問題,杜特爾特一直強調主要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在競選演講中就明確表示願意擱置南海主權爭端,「我和中國有類似的立場,不認為能通過國際仲裁庭解決(南海)問題」,並且提到了與中國對話的重要性以及南海資源共同勘探的可能性。

  對於中菲整體關係,杜特爾特也顯示出很強的重視。6月中旬,他將中國駐菲大使作為第一批會見的外國使節,表示願致力於改善和發展菲中關係,加強互利合作,造福兩國人民,並在接見華人支持者時強調將把中國作為第一個訪問國家。在接到習近平主席對他當選總統的賀電時,杜特爾特更是不吝感謝之情,讚揚其為「偉大的主席」。

  杜特爾特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態度是對和平的強調。就任總統後,他在三軍參謀總長交接儀式上說:「我們不能永遠打仗。我們可以擁有軍火,但這些東西不能打造一個國家。我的工作是帶來和平,而非戰爭。」這一立場也得到其他政府成員的肯定,新任國防部長洛倫薩納指出,杜特爾特的首要軍事任務是打擊反政府武裝,而非海洋安全。

  「大國平衡」獨立外交路線

  從杜特爾特在外交上的表態可以看出,他主張一種「平衡」的獨立外交路線,與阿基諾三世依賴美國的「一邊倒」外交明顯不同。當選總統後,杜特爾特曾經多次公開強調,他將為菲律賓制定獨立的外交政策,不會再依賴其長期安全盟友美國。尤其是在南海問題上,菲律賓將選擇自己的道路維護本國利益。

  杜特爾特的這種外交路線是由菲律賓的國家利益決定的。在就職演說中,他不提南海,而是著重強調了菲律賓國內問題,如腐敗、毒品、街頭犯罪、和法律與秩序的失控等。這體現了他對菲律賓國家利益的正確判斷,也是他以絕對優勢在大選中獲勝的主要原因。近年來,菲律賓經濟增長較快,2014年和2015年增長率分別為6.1%和5.8%,2016年第一季度更高達6.9%。但普通民眾並沒有享受到增長帶來的紅利,失業率居高不下,大量民眾被迫到國外從事高危或低端工作。同時,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政治和社會秩序混亂也讓民眾心懷不滿。因此,杜特爾特憑藉其掃蕩腐敗和犯罪的政治承諾,以及將達沃市從犯罪淵藪變成全國最安全城市的輝煌政績,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

  與此同時,杜特爾特也非常清楚:在過去六年中美國並未給菲律賓的經濟發展提供多少實際幫助;相反,如果不能與中國維持健康的合作關係,將讓菲律賓失去寶貴的發展機遇。

  因此,杜特爾特未來可能會推行一種「大國平衡」的外交政策。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希望與所有人保持友好」,這種平衡不是單純地在中美間平衡,而是靠近大多數東盟國家的外交政策。不過,在對美關係上杜特爾特也不太可能出現「急轉彎」,現有的合作、尤其是軍事層面的交流還將繼續。

  對於菲律賓新總統的積極表態,中國也做出了適當的回應。駐菲大使邀請杜特爾特參加9月在南寧舉行的中國─東盟建立對話夥伴關係25年紀念峰會。對於南海問題,如果菲新政府願意擱置仲裁結果、回到談判桌上,中方也願就共同開發、科研合作等方面進行商談。

  至於菲律賓新的外交路線,如果能得到切實執行,對於中菲關係和地區形勢都將是一個積極貢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唐奇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