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中央始終關注港青問題\龍子明

時間:2016-07-02 03:15:24來源:大公網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中央始終關注香港青少年問題,高度重視把中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高度關注香港青年人學業、就業、置業等「三業」問題,並準備花更多資源為香港年輕人創造更好的條件。

  二○○七年六月三十日,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特區政府歡迎晚宴上指出:「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和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會見香港華菁會訪京團,在談到香港青年人的困難時,王光亞說,香港青年有很多怨氣,主要是抱怨香港現在向上提升的機會感覺不如過去多,學業、就業、置業等「三業」問題突出。王光亞透露,國家關注香港青年問題,並準備花更多資源為香港青年創造更好的條件。例如,目前深圳、廣州、珠海等地正在考慮建立專門的開發區,為香港願意北上創業的年輕人提供更多的機會。

  青年問題是世界潮流

  本人作為資深香港青年工作者,深知絕大部分香港青年希望香港的居住環境、工作環境、社會環境一天比一天好,希望年輕人有就業崗位、有發展機會、有上升空間。他們不希望香港亂,更不認同激進對抗和分裂主義,這是大多數青年的樸素想法,也是香港青年的主流價值觀。

  但也要看到,香港年輕人受本土主義和民粹主義影響,是世界性潮流。本土主義的核心是「排外」,而民粹主義的主旨是「反建制」。在美國今年的大選中,這兩種力量相結合,表達選民對經濟現狀和經濟政策的不滿,並通過選舉政治充分表現出來。不管大選最終結果如何,本土主義和民粹主義產生的政治能量,將使美國走上社會文化上的排外主義和經濟上的保護主義。剛剛發生的英國脫歐公投,就是本土主義和民粹主義在歐洲的又一次表現。由於此前被認為「樣板」的歐洲一體化治理機制和理念在此次英國脫歐公投中受到衝擊,過去幾年本就在全球強勢回歸的本土主義和民粹主義,或會朝更高的浪頭衝擊。

  在香港,二○一二年反國教、二○一四年「佔領」行動及二○一六年初旺角暴亂,也顯示部分香港年輕人受本土主義和民粹主義影響愈來愈深。

  在世界範圍性的年輕人激進化這一深刻背景和複雜原因下,入情入理的國情教育,應該讓香港青年明白,認識祖國就是認識未來,不懂中國就是不懂世界,香港年輕一代應放開懷抱,去認識國家和今日中國的面貌。

  入情入理的國情教育,關鍵是向香港青少年講好「全人類共同價值」與中國故事的關係。這對紓解香港年輕人的本土主義和民粹主義思潮,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抓住國家發展機遇

  香港年輕人應該有堅定的理念,在面對學業、就業、置業等問題時候要看到國家的發展、香港的發展一定會為年輕人的發展提供更多便利。要更好地從知識、做人做事等方面充實完善自己,要加深與內地年輕人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國情。

  「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和國家大數據等戰略,均顯示國家正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帶動資本、技術、裝備、服務、品牌走出去。這必然要求香港「超級聯繫人」的獨特角色進一步充實、升級和加強。而這些方面,恰恰是香港青年一代的優勢,也是香港青年的巨大人生機遇。 

  筆者建議,內地青年組織和團體,與香港特區教育局及香港民間青少年組織和團體合作,組織香港青少年學生到內地參訪交流,感悟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發憤圖強的光輝歷程,認識新中國走過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同時,應結合兩地融合推動國情教育,擴大為香港學生提供在內地實習機會的「香港大學生暑期內地實習計劃」,擴展可供香港學生選擇的實習地區和職位,為香港青年在內地就業、創業等方面拓展新的發展天地,增強本港青少年對國家和自己前途的信心。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