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葉建明:林榮基言論的自相矛盾

時間:2016-06-30 03:15:42來源:大公網

  文|葉建明

  關於「銅鑼灣書店」事件,我一直抱以遠觀的態度。畢竟內地法治還走在路上。但最新的發展令我不得不開口講幾句,因為在9月立法會選舉前的這個敏感時刻,新發生的事情更像一齣編寫粗糙的蹩腳戲劇本。

  媒體報道銅鑼灣書店事件中的一位主角林榮基獲釋返港,在民主黨議員何俊仁陪同下舉行記者會,大爆所謂「內幕」,聲稱自己在深圳被帶走,是內地違反「一國兩制」,自己要站出來「向強權說不」等等。

  獲知消息後,筆者對記者會不少細節產生了興趣:

  「編劇」用語太荒唐

  其一,林榮基說,處理「銅鑼灣事件」的是「中央專案組」,一名北京派出的人指他(林榮基)是「被專政的人」。

  「中央專案組」這一專用名詞被人獲知主要出現於「文革」期間,當時一個個所謂「重大案件」製造出來,就產生一個個專案組來調查處理。「文革」後,由於「中央專案組」的特定含義,內地已經很少用。相反「中央專案組」這一詞彙更多見於犯罪分子的詐騙術語,如電信詐騙等,不信的諸君可在網上找到答案。由此可見,銅鑼灣事件由「中央專案組」處理的台詞,要麼是林榮基自我抬高身價,要麼是背後的「編劇」借鑒詐騙術語。

  「被專政的人」一語更為陳腐,更是地地道道的「文革」語言,現在內地根本就沒人用「專政」這一抽象詞彙來替代法律詞彙。所謂「北京派出的人」此言不僅思想停留在上個世紀60年代,更還講著上個世紀的語言,令人難以置信。或可推測的是,撰寫「劇本」的人幾十年不回內地,不了解內地的各種變化,一直處於對內地「文革」環境和語境的想像中。

  其二,林榮基承認是在過了羅湖口岸後被內地執法部門控制的,他同時承認了將禁書帶往內地或郵寄內地的事實。他說:「問題的實質關係到所有香港人,而不僅僅是他自己」。他究竟憑藉什麼代表七百萬香港人呢?

  香港是個自由社會,無論你出版什麼書籍,捕風捉影的,攻擊污衊的,都很少有法律來管。但內地不同,內地有明文法律規管非法出版物。這是「一國兩制」的正常現象,否則就不會有「一國兩制」這樣的包容政策了。林榮基若要在香港賺錢銷售,天下無事,即便是在「銅鑼灣書店事件」發生八九個月的今天,香港大街的書攤上,香港國際機場的書店裏,政治八卦的書籍依然醒目地擺在那裏售賣,無人干涉。但若瞄準內地市場,想賺大錢,又不被內地法律規管,恐怕天下沒有這樣的免費午餐。這才是問題的實質。將自己內地的違法銷售說成是「關係到所有香港人」,恐怕沒有幾個人同意「被代表」。香港許多人長期在內地做生意,沒有恐懼感,而林榮基的恐懼感何來?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林榮基在此次事件之前就已經被內地邊檢查處違法並處理過,為了金錢他不惜繼續鋌而走險,完全是他個人的問題,怎能牽涉到所有港人,牽涉到「一國兩制」這個基本國策?

  其三,林榮基說,銅鑼灣書店股東李波是被內地執法人員「跨境執法」從香港捉拿帶走的。而李波卻現身反駁,強調自己沒有向林榮基說過「非自願被帶返內地」或類似的話。雙方各執一詞被媒體稱為「羅生門」。但我感興趣的是,林榮基講述「自己的故事」就好,為什麼要刻意牽出李波?

  分析整個銅鑼灣書店事件,最有「殺傷力」的唯有李波是否在香港被抓,內地是否跨境執法。對某些人來說,林榮基價值並不高,只有李波「是在香港被抓」,整個「銅鑼灣書店事件」才更有利用價值,這樣可以大做文章,也更能煽起民眾的恐懼,這也是「林榮基記者會」最能引發關注的地方。可見,導演這齣戲的人醉翁之意不在林榮基,而在李波。

  林榮基更像古代那個賣矛又賣盾的街頭小販,他一方面利用李波來證明內地會來香港執法,以「關係所有香港人」來嚇唬大家;另一方面卻反覆強調「就留在香港,不再返回內地」,以此來說明與內地有別的「香港安全」。言語表明,他根本不擔心內地可能會「來港執法」。

  「發功」人呼之欲出

  其四,林榮基在反對派議員何俊仁的安排下舉行記者會。這樣的組合令人產生很多聯想,是否可信,各自根據經驗解讀。林榮基返港當日,警方於口岸主動與他接觸,林當時要求警方就其失蹤案件銷案,並表示不需要特區政府或警方的任何協助。但幾日之後突然「翻供」,並指摘政府對他沒有任何幫助。突然間轉這麼大的彎,向林榮基「發功」的人不是呼之欲出嗎?

  不過,由於漏洞很多,整個記者會及之後的發展更像一齣戲,一齣劇本糙導演爛的肥皂劇。更多人相信,這是項莊舞劍,意在9月立法會選舉。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福建省政協常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