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陳文鴻:擴大特首施政的政治基礎

時間:2016-06-30 03:15:42來源:大公網

  文|陳文鴻

  我提議成立聯盟以支持特首,作為特首施政的政治基礎。

  一是擴大政治支持範圍,超越現時的建制派政黨、政團,以及相關的社團。由此而可以一方面打破現時的政治既得利益的格局,另方面是擴大政府的社會與政治支持群體,向公民組織擴展。並且可以用來制約前者,從而迫使前者與特首和政府有更好的合作關係。

  這樣的擴大政治支持,要求特首及政府懂得政治動員和政治組織,擺脫殖民地時期遺留下來的官僚習氣。而爭取支持的方法,不是派餅仔,把政府的資源和職位作為政治報酬。而是用特首、政府的政綱、施政來吸引支持。這與回歸以來的一些做法大不相同,卻是這樣的聯盟會否蛻變為利益交換合作的關鍵。故此,這樣的聯盟不應稱之為統治聯盟,而是政治聯盟,因為這不是為了統治而統治。

  二是用政府施政來連接、聯結社會不同政治取向、意識形態的公民組織與群體。關鍵是聯盟的成員不以立法會區議會的競選作為目標,甚至應排除政治選舉的因素,而是集中於政策和政府施政。從而避免政治尋租行為,以政策和施政來作組織動員的原則,便是以徵集各方意見、各方利益主張為目標。把範圍擴大於建制派以外,主要是避免既得利益的沉聚,打破傳統的保守思想和主張,容納社會新興的思潮和社會實踐的代表者。此中未必以年齡分界,年輕者未必思想進步,他們或者更為功利,也或者缺乏專業知識與經驗。亦不應以祖籍,如廣東、福建來分界。這需要特首與政府本身開放胸襟、廣納人才,包括在港的外籍人士,以反映出香港社會國際化、多元化的性質,也為推動香港進一步國際化。

  三是政治聯盟要放開傳統的工商專業、勞工等工業社會的社會階層局限,改變為招納後工業社會的新興社群與力量。例如環保、文化保育、社區發展、藝術、數字內容等等代表和反映後工業社會的各種思維和實踐的趨勢。

  回歸以來,香港已形成多個既得利益集團。在政府方面,一是公務員(包括退休者),另一是建制派的政黨政團和附屬的社團。而在政府以外,因各種內外政治因素,包括政府施政不力,也包括既得利益集團的排斥作用。反對政府的勢力在近年急速凝聚,香港社會由政治的兩極化逐步擴展至其他社會層面。在政治上,政府施政困難是其中一個後果,也帶來進一步政治分化的動因。怎樣跨越分化,作用不僅是推動政府施政,更重要是要重新凝聚社會的積極力量,追求香港社會的持續發展。

  反對派中有極端勢力,也有外界政治干預,政府與反對派不可能有大和解。但是以跨越建制派的邊界,由特首與政府組織動員來扶助社會的第三種政治力量,卻是有可能的,也可改進政府的政治支持力量的保守傾向和尋租行為。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