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崔寧:莫忘初衷 把握發展主旋律

時間:2016-06-22 03:15:37來源:大公網

  年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即將迎來她的十九周年生日。回首路途坎坷、風雨兼程的歲月,在中央政府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方針以及基本法的規範下,香港特別行政區前後經歷了四屆政府,三位特首,港人同舟共濟,克服來自外部和產生於內部的困難,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特區政府堅持發展

  儘管香港社會目前一些政黨團體、激進組織甚至分離勢力,借助九月份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前的機會,不斷製造政治爭拗、製造對抗和對立情緒,試圖抹黑「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就、削弱人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但十九年的現實擺在那裏,激進而缺乏理性的人畢竟是少數,這一切改變不了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在祖國懷抱中依然熠熠閃光,依然在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戰略中探尋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作用的事實。

  「一國兩制」初衷,就是要在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前提下,照顧香港的現實,最大程度地保留香港的特色和優勢,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香港回歸後不久,1997年10月,特首董建華在香港臨時立法會宣讀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建屋計劃和改善民生的措施並設立市區重建局。在基礎建設方面,首屆政府籌建由西九龍至元朗的西部走廊鐵路,擴建吐露港,展開青衣西北部至荔枝角的九號幹線等工程項目,雄心勃勃地開啟香港歷史新一頁。

  十年之後,恰逢第三屆政府上任,施政報告以「香港新方向」為主題,提出建設西九文化區和新郵輪碼頭新發展區等十項大型基建規劃,欲打造香港的「黃金十年」。這些大型基建項目,不僅有利於香港的發展和投資,亦為改善民生和環境的優化有所助益。如今,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些已經發揮功效或依然在興建中不久將來可造福港人的建設項目,不能不令人讚嘆。

  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慶典致辭時,指出「香港回歸祖國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千秋功業」。他讚揚香港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衝擊、非典疫情帶來的嚴重困難和挑戰,維護了香港社會大局穩定,實現了經濟復甦,香港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當香港特區跨入第十九個年頭之際,今年初特首梁振英所作的施政報告,以「創新經濟,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繁榮共享」為主題,除在扶貧安老、醫療衛生等領域不懈努力外,對鞏固現有優勢產業,包括金融、航運、旅遊及專業服務等,都進行務實推動。為尋找在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戰略中香港的新機遇,亦提出一些具體措施。

  上月中,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視察香港,並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發表主旨演講,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融入國家發展並在此過程中尋找新的發展機會的支持與指引。十九年來,香港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與中央政府關心和支持,與內地部門的支持與配合都是分不開的。這是香港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來源。

  經濟成就彌足珍貴

  回歸十九年來,香港發展建設的道路、「一國兩制」的實踐,不斷遇到新問題,新舊矛盾交織,但是都能被一一克服,也令那些對回歸後的香港感到恐懼、失望的國際投資者、政客大跌眼鏡。這是堅持「一國兩制」、落實基本法的結果,也是港人齊心協力,不斷凝聚共識,積累正能量,並展示自己智慧和經驗、不懈奮鬥的結果。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2015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達到24,025億(港元,下同),按人口平均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達32.9萬元。這個數字比起香港回歸前夕的10,987億元及按人均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17.8萬元,分別增加了118%和85%,即使比香港回歸十年時的14,764億元和21.5萬元,都有顯著的增長變化。這些成就都是不能否定的。隨?近幾年香港周邊環境的變化和受國際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香港今年的經濟可能錄得負增長,但是政府正努力採取措施,從近期和長遠兩方面刺激經濟。

  早前,在提到香港發展問題時,張德江委員長說,「發展是硬道理。沒有發展,如何保持繁榮?」故此,要緊緊把握發展這個主旋律。

  十九年來,擺脫了英國殖民者束縛的香港,在祖國的大家庭裏,展示出獨特的優勢,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各方面都取得成就,彌足珍貴。這集中地體現了一點,那就是無論國際經濟環境如何變化,無論由於歷史和新環境產生出的矛盾如何複雜、如何盤根錯節,堅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至關重要。如此,才能沿?「一國兩制」這條航道,乘風破浪,不斷向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