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十九年,「一國兩制」獲得了成功的落實,儘管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困難,但在全體港人的努力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事實證明,只要能堅定信心與耐心,凝聚力量團結一致,必能開創香港更好的未來。然而,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香港本地的政治勢力長期與境外政治勢力合謀,不斷製造出意圖否定「一國兩制」的事端,既有較早前的攻擊香港被「內地化」,又有近期的指摘香港已無「言論自由」等等。對於這些破壞性力量,香港各界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莫讓其毀壞香港的未來。
為什麼說「一國兩制」是偉大的實踐?為什麼香港在落實「一國兩制」過程中能獲得成功的開端?事實是,中央政府自始至終都在希望香港好,希望香港能在回到祖國懷抱後能發展得更好。正是基於這一信念與決心,回歸十九年來,中央不僅給予了必要的制度與法律上的保障,更在各個範疇上傾盡全力支持香港的發展。
香港回歸祖國後,「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中央政府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辦事,認真履行憲制責任,堅定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繼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一國兩制」在香港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
正如「一國兩制」白皮書所指出的,「一國兩制」作為一項新生事物,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開拓前進。回顧總結「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歷程,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政策,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繼續推動「一國兩制」實踐沿?正確的軌道向前發展。
事實證明,如果「一國兩制」不適合香港,十九年來香港也不可能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更不可能獲得今天這樣的競爭優勢,各個事業的發展也不可能達到今天的程度。回歸後,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力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民主政制依法穩步推進,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各項社會事業邁向新的台階,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對外交往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所有這些,香港市民有目共睹。中央政府一直都是香港發展的堅強後盾,支持香港應對風險和挑戰。例如支持應對各種金融危機、應對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又大力支持香港與內地各省市與部門展開合作,支持香港各種先試先行的優先政策。如此等等,正是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才能擁有不斷向前發展的保障。
儘管香港仍有許多問題有待克服,未來仍有諸多挑戰需要面對,但是這絕不代表「一國兩制」出錯,更非這一偉大制度的問題。實際上,「一國兩制」實踐沒有任何先例可循,各方面的制度和體制機制尚需完善。一些深層次矛盾總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顯現出來,這有其客觀必然性。絕不能因此就對「一國兩制」產生懷疑、動搖甚至否定。
張德江委員長視察香港時曾指出,「一國兩制」是一項基本國策,是戰略抉擇而不是權宜之計,不會改變。「一國兩制」有堅實的民意基礎,是祖國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最大公約數,不應改變。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的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是做得到、行得通的,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好制度,沒必要改變。那些所謂中央要把香港「內地化」,甚至變「一國兩制」為「一國一制」的說法,完全沒有根據。
香港回歸祖國仍只有十九年,一些深層次問題仍有待解決。而本地的反對派政治勢力,為了一己之私利,長期與境外政治勢力保持密切聯繫,要麼受其指揮,要麼兩者互相掩護聯合製造事端,所作所為目的就在一個,就是要證明「一國兩制」是失敗的、不可行的。因此,市民可以看到,每逢重大的選舉年,總會出現一些攻擊「一國兩制」、攻擊中央政府的事件。較早前出現的指摘香港正被「內地化」,近期的藉機稱香港已無「言論自由」等等,種種政治舉動,既是為了服務於其選舉利益,又是在攻擊中央政府,更是在對境外政治勢力要求的回應。
沒有什麼困難是無法克服的,關鍵在於香港能否團結一致,能否堅定對制度以及未來發展的信心。對待反對派政治勢力的政治攻擊與抹黑,市民固然要分辨真偽,更要敢於向惡勢力說不。只有堅定信心,才能有繼續保持繁榮穩定的基石。正如張德江委員長所指出的,只要香港同胞發揚勤奮努力、愛拚會贏、創新進取、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優良傳統,把握機遇,用好國家支持政策,找準「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結合點,不斷提升原有優勢,開創新優勢,就一定能夠在參與國家發展的進程中實現自身更大發展。
「一國兩制」提供了一個制度上的保障,關鍵還要靠全體香港市民的共同努力。